3D打印经皮导板在股骨头坏死钻孔减压术中的初步应用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mhnfi77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经皮导板在股骨头坏死钻孔减压术中可行性,并与传统透视下手术进行对比,评估其在股骨头坏死钻孔减压术中其临床意义。方法全部病例均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住院病人,2011年11月~2015年9月期间接受经皮导板导航钻孔减压手术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共20例(27髋),随机分配到导板组和对照组。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和Harris评分。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X线、螺旋CT及MRI检查,根据影像学表现按照Ficat标准进行分期。导板组10例患者CT扫描前在患髋皮肤上选取定位标记点,在皮肤上做好标记,并用标记笔在标记物周围划一圆圈,用手术贴膜贴于皮肤上。标记物能在CT扫描中显影。全部患者采取平卧位进行髋关节CT断层扫描,将真空体位垫平放在平板上,然后患者仰卧在体位垫上,打开真空泵开关抽真空,边抽边塑性,将患者腰部、臀部及双下肢固定在槽内,并在患髋的手术部位留出操作空间。待塑性完全后,关闭真空泵。在患者皮肤上划线标记患肢与体位垫的交界线,并在患者身体腰部、髋部、膝部、踝部及体位垫的对应位置做好标记。进行CT扫描,层厚为0.625mm。扫描后将体位垫保存备术中使用。进行CT扫描得到DICOM数据,输入到计算机,运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根据坏死区位置设计钻孔方向和路径,使三枚导针精准穿刺到股骨头坏死区域上、中、下部。以STL格式输入到Geomagic Studio软件设计经皮导板,输入到3D打印机中,利用3D技术制作出与皮肤和标记物完美贴合的经皮导航模板,并将其应用于手术,通过导板上的导向通道用电钻钻入导针。对照组在传统透视下进行手术,同样钻入三枚导针分别穿刺到坏死区域上、中、下部。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和导针调整次数。术后三个月随访,记录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基本特征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有一枚导针穿破股骨头软骨。对照组,有一枚导针穿破股骨头软骨。导板组无股骨颈及转子间骨折、穿破股骨头软骨、感染、血肿等并发症发生。导板组术中透视导针位置准确。导板组每个患髋平均手术时间27.8分钟,平均透视次数11.2次,导针调整次数平均1.2。对照组每个患髋平均手术时间44.4分钟,X线透视的次数平均34.4次,导针调整次数3.4次。两组间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导针调整次数相比,P均小于0.05,均有统计学差异。Harris评分术前导板组为71.1分,对照组为71.7分,P>0.0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导板组为85.2分高于对照组为82.4分,但P>0.0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术后与术前相比,术后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经皮导板,使术中透视从引导手术变为验证手术,使原来“盲目”的2D减压变为有目的有计划的坏死精准区减压,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透视次数和导针调整次数。
其他文献
1病例报告患者男,20岁,学生.因雷诺现象、间歇性跛行11个月于2002-02-20收入我院.患者自去年3月始每于天气寒冷用冷水洗澡及洗衣服后即出现指趾苍白、疼痛,初为左手第四、五
为促进重庆地区啦啦操运动的发展,提高重庆市主城区中学校啦啦操整体水平,本文运用查阅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重庆市主城区的18所中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
充分考虑未来战争的突发性和战伤员的复杂性,积极探索提高空运后送、战伤救护能力的方法,设计制订空运护理流程,分析查找流程瓶颈问题,提出较为完整的优化和再造方案,使伤病
采用可编程序控制技术及人机工程学方法的人机操作界面设计计量装置电控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效率高的特点.阐述了有关PLC功能检测模块,计量装置在自动的状态下能在
近年来,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产生了经济结构性失衡等负面影响,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本文利用2002年至2012年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探究外汇储备量与
CD44v6与肿瘤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被认为是肿瘤的特征性和早期指标。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预后具
目的评估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患者院内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0-2011年在我院老年呼吸科住院的COPD患者143例,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56例,对照组87例。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吸毒致假性股动脉瘤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将56例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
本文结合史料深入解析了《东方杂志》初创时期四幅封面图像的国运隐喻及其制度觉醒。受时局影响,该杂志四年中的封面图像不仅是各阶段政治局势的影射,同时也反映了上层知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