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经济效应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市场需求萎缩、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以及僵尸企业处置等问题日益突出。然而,在实体经济长期疲软和投资回报率不断下滑的背景下,金融部门却呈现出与实体经济相背离的高速增长趋势。一方面,金融逐渐背离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初衷,通过金融创新和产品嵌套等方式突破金融监管,试图掩盖金融交易的本质,使得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另一方面,实体部门在金融行业高额利差收益的引诱下,也开始偏离主营业务,从事股票、债券以及银行理财、信托产品等类金融资产投资活动,加剧了经济“脱实向虚”趋势。据Wind统计,2016年有767家上市公司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理财产品、信托贷款、私募基金等类金融资产,总金额高达7268.76亿元。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我国信贷歧视,资本市场欠发达和金融监管缺失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利用其多元化融资渠道,从金融中介和资本市场融入资金,转而通过委托贷款,委托理财以及过桥贷款等方式参与影子银行业务,成为影子信贷市场的资金配置者。非金融部门成为继银行、证券和保险等正规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等各类准金融机构之后,又一重要而特殊的影子银行业务参与主体。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实际上属于企业金融化的范畴,但影子银行高杠杆,高风险,法律主体信用不明确等特点,使得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有别于其购买股票、债券等传统金融产品的金融资产投资行为。一方面,相较于金融机构,企业部门在信用风险的有效识别、客观评估和及时应对方面的能力较差,影子银行的顺周期、高杠杆和高风险的特点必然会对企业的微观经营绩效和经营风险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非金融企业将过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影子信贷市场,必然会导致生产经营和创新活动受到抑制,加剧产业空心化和经济“脱实向虚”趋势,从而对社会福利水平和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关注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化活动,考察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业务模式,提出企业影子银行规模的测算方法,探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因素和经济效应,对于重新审视多元化影子信贷市场,完善现有影子银行规模测算体系,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的肆意扩张,以及实现宏观经济的长期平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现有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研究,本文遵循从理论分析到经验分析,再到政策建议的研究思路。首先,从理论层面上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概念进行界定,剖析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内在机制,并且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动机的引致因素和经济后果。其次,利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微观经济效应,即对经营绩效和经营风险的影响。然后,从宏观层面探究银行信贷歧视下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对社会产出水平的影响,以及金融错配对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的影响机制。最后,提出抑制企业过度影子银行化,防止产业空心化,促进金融重新回归实体经济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结论包括,其一,非金融企业主要通过委托贷款、委托理财和民间借贷等“实质性信用中介”模式,和购买银行理财、券商理财、结构性存款、私募基金等类金融产品的“间接影子信贷市场链条”方式参与影子银行活动。其二,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会受到外部融资能力、金融与实体经济收益率之差、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企业异质性因素的影响。其三,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活动整体上会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从盈利结构上看会增加金融收益,而降低经营性收益,其中,“投资挤出效应”对经营收益的负面影响大于“效率提升效应”对经营收益的正向影响。其四,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会增加经营风险,当企业通过委托贷款,委托理财和民间借贷方式,作为“实质性信用中介”向资金需求方融出资金时,借款方的还款风险将会通过“会计账户传导机制”传递到贷款方,从而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如果企业通过购买各类影子信贷产品间接参与到“体制内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链条中,金融市场风险将会通过“系统性风险联动”机制传递到企业,加剧企业经营风险。其五,银行信贷歧视是导致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的主要原因,并且只有在融资劣势企业生产效率高于影子信贷市场利率的情况下,以国有企业等融资优势部门为代表的企业影子银行化现象才会存在,从而促进整个社会产出水平的提高。其六,金融错配程度的提高整体上会加剧企业影子银行化趋势,并且这种效应存在地区和企业层面异质性。中介效应检检验发现,金融错配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程度和实体投资规模,而非资本回报率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其七,监管部门现阶段出台的一系列从银行、证券等主流金融机构资产端限制影子银行活动的政策,很难从根本上抑制非正规信贷市场的肆意发展。消除信贷歧视,实现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并且完善监管部门的穿透性监管和财务报表披露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趋势,促进金融重新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本文主要包括六章的内容,论文框架安排如下:第一章是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本文首先在杠杆率高企、金融资产投资乱象和实体投资率下滑的背景下,提出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这一研究问题和本文的研究意义,然后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界定、规模测算、驱动因素、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企业开展影子银行业务的模式、动机和影响等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并且对现有文献研究的贡献和不足进行客观评述,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最后说明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的突出的创新点、可能存在的不足和后续的研究方向。第二章是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理论机制分析,本章首先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归纳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业务模式,然后,剖析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动机的引致因素,最后,分析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经济后果。第三章为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本部分首先从外部融资能力、金融与实体收益率之差,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企业异质性的视角,阐释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因素,提出对应的研究假设。其次,构建实证模型,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然后,进一步探究僵尸企业和国有企业,相较于非僵尸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其影子银行化规模对外部融资能力,金融收益率与实体收益率之差变动的敏感性。最后,根据本章的研究结论,为监管部门从根源上规范企业投融资行为,抑制影子银行体系的肆意发展,促进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政策指引。第四章是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微观经济效应部分,分别探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经营绩效和经营风险的影响。本部分从整体上和盈利结构上分析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并且采用中介效应模型,从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率角度探究企业影子银行活动对经营收益的作用机制。对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经营风险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剖析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经营风险的影响,以及企业以不同模式参与影子银行业务的情况下,风险在企业部门之间和企业部门与金融市场之间的传染机制。然后,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和交互项回归方法,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经营风险之间的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检验。最后,提出建立风险隔离机制,防范系统性风险以及促进金融稳定的政策建议。第五章是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宏观经济效应,本章分别探究银行信贷歧视下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社会产出水平的影响,以及金融错配、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经济“脱实向虚”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银行信贷歧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产出增长的研究,本部分首先构建包括银行信贷歧视的两部门模型,从理论层面分析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产生的机理,并且在基准模型上逐渐放宽假设,进一步考察了在不同假设条件下,融资优势部门和融资劣势部门之间的资金融通行为、各自的产出水平、利润函数、以及整个经济总产出的变化。其次,利用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银行信贷歧视对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融资优势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的影响。然后,利用省级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探究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对产出增长的影响。最后,提出消除信贷歧视,完善实体投资环境,以及加快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等政策建议。对于金融错配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研究,本部分首先从金融错配的视角,分析金融资源的非效率配置对企业影子银行规模的影响渠道,并且提出对应的理论假设。然后,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金融错配与企业影子银行化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进一步探讨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经济“脱实向虚”的影响。第六章是结论与政策建议部分。本文在文献梳理,理论机制分析和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业务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宏微观经济效应。我们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抑制企业过度影子银行化,降低金融与实体部门风险联动性,以及防止经济“脱实向虚”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急性斑蝥素中毒大鼠毒理病理学实验研究目的:构建急性斑蝥素染毒大鼠动物模型,完善斑蝥素急性中毒毒理病理学内容。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经灌胃途径给予斑蝥素染毒,根据染毒剂量(1 mg/kg,1.3mg/kg,1.69 mg/kg,2.19 mg/kg,2.82 mg/kg,3.67 mg/kg,4.73 mg/kg,6.15 mg/kg,8 mg/kg)进行分组,以此构建阶梯浓度染毒大鼠动物
YB1(Y-box结合蛋白1)是一种转录和翻译调节因子,是冷休克蛋白超家族的一员。YB1可以与靶基因启动子区的Y盒调节元件相结合从而调控其表达;YB1也可以与RNA结合形成复合物并在RNA稳定或m RNA剪切过程中发挥作用。已有的相关研究表明YB1在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结肠癌和膀胱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出现异常,并且与肿瘤的恶性增殖、侵袭以及不良预后等相关。研究人员发现在乳腺癌中YB1可
研究背景与目的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或/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或者通过代偿性地提高心室的充盈压来满足机体正常代谢的需要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其具有较高的住院率和死亡率1。根据部位可以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其临床表现也是不同的,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淤血如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和体循环灌流不足表现如乏力、头晕和少尿等。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
第一部分靶向线粒体氧化应激对AGEs诱导髓核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探讨线粒体途径在AGEs诱导NP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明确靶向线粒体氧化应激在该过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人体NP组织标本中AGEs水平,并与相应椎间盘退变等级进行相关性分析;体外实验中经AGEs刺激或Mito TEMPO/SKQ1预处理培养人原代NP细胞,采用Ed U染色检测NP细胞增殖活力,并
目的:缺氧是引起肺动脉高压(PAH)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Janus激酶2(JAK2)分子参与了PAH发生发展的过程,但其具体的影响机制亟待进一步阐明。本研究旨在探讨JAK2在慢性缺氧诱导的PAH发病过程中对肺血管重塑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首先,我们以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JAK2/STAT3信号通路活化水平为出发点,分别在体内动物模型及体外细胞实验中检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JAK2/STAT
第一部分比较不同层厚的屏气容积内插序列(VIBE)与常规T1序列在检测骶髂关节骨质结构改变中的价值目的:以CT为参考标准,比较不同层厚的屏气容积内插序列(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VIBE)与常规T1序列在检测可疑脊柱关节炎(spondyloarthritis,SpA)患者中骶髂关节骨质结构改变中的价值。方法:纳入96例临床怀疑
目的1.探讨蛋白激酶受体2(PAR2)在骨性关节炎(OA)软骨组织和软骨细胞中的表达。2.探讨PAR2拮抗剂AZ3451在体外对软骨细胞炎症、自噬、凋亡和衰老的影响,并探讨其具体作用分子机制。3.探讨在体内关节腔注射PAR2拮抗剂AZ3451对OA进展的影响。方法1.PAR2表达检测:前交叉韧带切除制备大鼠创伤后OA模型(PTOA),免疫荧光检测PAR2在假手术组(Sham)和PTOA组关节软骨组
第一部分NAMPT在严重多发伤及创伤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背景:脓毒症是严重创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机体发生一系列混杂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初期全身“失控性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F),随后转变为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相互交织的复杂状态,并引起显著的免疫功能损害,病情凶险、治疗棘手。尼克酰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在细胞代谢、炎症和免疫调
在中国电影的历史中,以父子关系为主轴的家庭伦理电影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类型,家庭伦理片中“父”与“子”之间关系的交错纠缠与矛盾挣扎早已成为了电影史上一道耐人寻味又意味深长的文化景观。从1978年底至今,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已经四十年,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思潮的改变、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早已经渗透在家庭伦理电影创作的方方面面。这使得在家庭伦理电影的创作中,其对父子关系的影像呈现,几乎在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约30%的成年人罹患此类疾病,其所造成的肝脏损伤主要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以及代谢应激性肝损伤有关,疾病谱从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 liver,NAFL)到非酒精性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