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道形成与演化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d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韵律油藏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极易形成大孔道,导致大量无效水循环,水驱开发效果差,进入高含水期后必须采取大量的调整挖潜措施,以提高水驱采收率,而这些措施成功的关键在于弄清大孔道在油藏中的分布特征。本课题通过对大孔道形成与演化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建立了储层参数演化的数学模型,将其与油气水渗流的微分方程耦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描述大孔道形成和演化过程的数学模型,并采用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建立起该方程组的数值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相应的数值模拟软件。利用该软件对五点法井网类型正韵律油藏的一井组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模拟结果,总结了在不同地质特征及生产条件下大孔道形成与演化的特征,得到了大孔道形成与演化的规律如下:沿主流线方向易形成大孔道;随着含水的增加大孔道逐渐发育,含水越高,大孔道越明显;生产井与注入井井底附近地层易形成大孔道;正韵律油藏底部易形成大孔道;正韵律油藏渗透率级差越大,底部地层越容易形成大孔道;注采强度高的方向容易形成大孔道;靠近油水井附近地带的隔夹层上部地层容易形成大孔道;正韵律厚油层中,隔夹层位置越靠下,其上部地层越易形成大孔道;隔夹层展布面积越大,其上部地层越容易发育大孔道。最后利用所建立的大孔道形成与演化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孤岛油田中二中Ng35层中GD2-30NB20井区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了工区大孔道的形成,并通过矿场调剖堵水等工艺措施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机器人在科技进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有的机器人因体型较大、越障能力较差、无作业或探测能力等因素在面对一些复杂的未知环境探测时
冷热原油交替输送技术的核心就是非稳态传热、流动过程、停输后的启动过程热力-水力参数的准确计算。目前,对冷热原油交替输送停输再启动特性的研究很少。冷热原油交替顺序输
3-RUU并联机构较DELTA机构而言,具有更小的惯量,在高速作业中具有优势。但3-RUU机构在轻量化设计以后,杆件及铰链处的弹性变形较大,严重影响末端的定位精度。因此,本课题在国
随着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的工程技术人员习惯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设计计算工作,但是,现有的通用CAD/CAM软件还不能给机械产品设计提供完整的基础信息资料数据库和设计方法,当需要查询某些标准基础数据、进行常用公式计算和专业校核时,仍需要使用纸质机械设计手册进行查询、选择、抄录等工作,或者使用机械设计手册软件版,将选择的相关参数输入到通用CAD/CAM软件系统中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计
合水地区属超低渗透重点开发区域,资源潜力大,为了经济有效的对该区进行大规模开发,首先需要对其储层开展评价,研究油气富集规律,进而进行有利建产目标优选。   本文通过对岩心
以测井、试油资料和实验室分析资料为依据,开展埕海地区张东构造不同层段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分析油气水层识别困难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