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辽宁省的人口、经济、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旨在促进其“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通过2012年辽宁省统计年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辽宁省),中国经济网获取研究数据,并应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系统分析等方法,结合ARCGIS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本研究由七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引言:首先,从国家形势与辽宁省发展形势两方面介绍本文研究背景,存在问题;其次,从理论与实际两方面介绍研究意义;再次,从国内与国外两个范围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最后,介绍本文研究数据来源、研究数据处理的方法、本文研究所运用的分析方法、以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基础理论与研究区域概况:分别介绍了本文所运用到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空间结构理论,人口理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理论的具体方面;并从辽宁省的地理位置,辽宁省资源,辽宁省人口等多角度,概括性的叙述辽宁省的基本情况。第三部分辽宁省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发展现状:首先,从人口素质、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城乡结构,人口就业结构等方面叙述辽宁省人口现状;其次,以综合全省的生产总值、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旅游外汇收入等多个经济指标分析辽宁省经济现状;最后,从生态环境质量、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废物排放等方面分析辽宁省环境现状。第四部分分析辽宁省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度:利用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率、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固废排放量、三大产业占GDP份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储蓄款余额等指标,建构子系统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利用spss工具等进行主成分分析法,最终得出各个市人口与经济、经济与生态环境、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并划分协调度等级,进一步说明辽宁省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发展状况。第五部分辽宁省“人口—经济—环境”发展的问题与原因:从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各子系统的发展问题、“人口—经济—生态环境”整体不协调、“人口与生态环境”突出性不协调三个方面分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发展存在问题。并从人口、经济、生态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的政策性手段等多个角度分析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第六部分促进辽宁省“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制定具体的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完善区域生态环境评估系统,依托计划生育政策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等具体政策,渗入科研成果与社会公众力量六个方面一一叙述。第七部分结论与讨论:总结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进一步指出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与研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