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与东盟近年来加快了区域经济合作步伐,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两大区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机电产业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中均占重要地位,是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中国与东盟均属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的国家,目前基本处在相同的发展阶段,双方机电产品出口在第三方市场必然存在着竞争。那么同东盟相比,中国机电产品的竞争力如何,两者的互补结构又如何?随着中国与东盟之间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中国与东盟之间机电产品贸易也必将发生巨大的发展。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抓住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契机,对中国与东盟机电产品贸易的结构性进行分析,挖掘双边贸易的互补性产品,找到扩大双边机电产品贸易的因素,大力促进中国机电产品对东盟市场的出口是我们当前应该密切关注的问题,这也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本研究首先对中国与东盟之间机电产品贸易的现状与特征进行研究,并构建一个适合评价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的理论和指标体系,利用比较优势指数、出口相似性指数以及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多个指标对中国与东盟之间机电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找出影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东盟的主要因素迸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又结合CAFTA的建立对中国与东盟机电产品贸易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就中国如何扩大对东盟的机电产品出口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双边机电产品贸易形式是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为主,两者之间主要是互通有无、互补余缺为主的贸易。双边机电产品贸易存在着互补性,但竞争的机电产品类别多于互补的类别,从产品品种来看也是如此。随着CAFTA的建设,中国与东盟的机电产品贸易将会逐渐扩大,但受文化等因素影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东盟市场的增长性将受到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