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岛武郎现实主义的转变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n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岛武郎是日本大正时期的白桦派作家之一。他在美国留学期间对文学产生兴趣,回到日本后,于1910年加入白桦派,开始了文学活动。但直到1917年39岁时才开始真正的文学创作。40岁时凭借《该隐的后裔》确立了在文坛上的地位与名声。之后,他又创作了《诞生的烦恼》《一个女人》《爱是恣意夺取》等一系列作品。晚年的有岛武郎陷入了创作困境,希望通过《星座》这一构思宏大的作品进行创作上的起死回生,然而作品尚未完成就自杀了。《一个女人》是有岛的顶峰之作,被评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杰作。作品讲述了主人公早月叶子早于时代率先觉醒,她想要忠于自己的本能而生活却不被社会和道德所接受,最终在不安、猜疑和嫉妒所引发的歇斯底里症中自我毁灭的故事。《星座》是有岛晚期未完成的作品,讲述了处于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和日俄战争夹缝中的一群青年,在社会现实中积极探索自身价值并思考与他人的关系的故事。该作品的现实主义也被评论家们反复强调。虽然同为现实主义作品,但《一个女人》和《星座》却是作者在不同的境遇和心境下创作出来的。所以,作品中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也有所不同。本论文将从这两部作品入手,对有岛武郎现实主义的转向进行研究。首先是对有岛武郎及其与现实主义文学的联系的简单介绍,并对现实主义概念进行探讨,参照各理论家关于现实主义的论述,将现实主义的本质归结为真实性和现实性。与此同时,简要概括西欧和日本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过程。在先行研究部分,从《一个女人》的现实主义、《星座》的现实主义、《一个女人》到《星座》的转向这三个方面出发,对与本论文相关的评论进行整理。第一章通过文本解读分析《一个女人》的现实主义。《一个女人》所探求的真实是人的内部的真实。有岛直面人内心深处的本能与欲望,通过叶子将其放大,展现在读者面前。叶子的本能主要包括爱的本能和恶的本能,她的爱常常伴随着破坏力,潜藏着恶的因素。叶子最终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这是作者以现实的眼光为叶子设定的结局。第二章从相同角度对《星座》的现实主义进行分析。《星座》的真实性主要在于历史与社会的真实。有岛通过青春群像及其周边的民众将当时社会的面貌呈现出来。《星座》中作者所追求的现实是在与社会对峙的过程中如何进行自我确立的现实。《星座》的主人公不再是叶子那样彻底的本能主义者,他们具有与社会相协调的进步的一面。第三章从作品主题、叙事文法和文体三个方面对从《一个女人》到《星座》的现实主义的转向进行分析。有岛武郎的作品主题呈现出从内到外、从一元到多元转变的趋势。叙事文法也从一元视角转变为多元视角。从文体上说,《一个女人》读起来绚烂奔放,西洋味浓厚,而《星座》则具有明快优雅的东洋美。第四章以有岛武郎转向的原因和结果为中心展开。有岛转向的直接原因是他创作力的下降,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的性格与他所追求的本能主义的矛盾、本能主义与现实的矛盾腐蚀了他的内心。有岛的转向由于《星座》的中断而结束,然而,实际上,无论是从作品来说,还是从作家的实际生活而言,当时的有岛武郎都是不可能完成《星座》的创作。
其他文献
文章针对一元线性回归的绝对误差提出了两种新模型,其中一种是求所有数据点连接平均值产生的斜率,然后求它们的平均值就可以得到斜率,最后利用均值点便可得到一元线性回归方
同样都是平面艺术的摄影与绘画,二者复杂的关系使现代、当代艺术更加丰富、多样。摄影曾追随绘画的脚步,而其带来的机械观看的方式也对绘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期《当代美术
8月13日上午去黄围风景区参观。然后,又乘车去走“白径”。那是古代山西通往外省的八条古道之一,根据记载至少有2600年的历史。最早的记载是春秋争霸战争时,齐晋相争,齐国就是从
一、本刊主要以中国古代散文为研究对象,因中国古代“文”之概念至广至大,故举凡与“文”相关之论题,除专研诗词、小说、戏曲者外,均可赐稿。二、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审
继2015年首届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季亮相后,中央美院毕业季已然成为了美术界、美术教育领域关注的重大活动。在经过第一届毕业季的积累和酝酿后,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季将研究生
这款播放器具有优秀的声音回放能力及录音功能,文件下载速度很快,更具有定制开机画面的独特功能,其1390元的价格相对于其实用的功能来说,还是具有较高的性价比的。
两年前听朋友讲他参与投资共享单车的故事,当时我感觉并不乐观,对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也提出过质疑。不过只是自己的推测,后来未作深想,也没有跟进。最近网上有消息说,北京、上海、
报纸
美国模拟器件公司(ADI)推出一款新的单相、大电流开关控制器,适合诸如无线基站和网络计算系统要求精密和可靠的稳压应用。ADP1822是一款非常适合大电流应用的同步、固定顿率的开
《德意志问候:关于一个灾难性姿势的历史》(提尔曼·阿勒特著,孟翰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以下引用该书只注页码)是一本篇幅很短的小书,但是,我想这位德国社会学学者的论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