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央视《新闻联播》传播语态研究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迅速崛起给传统主流媒体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成为我国各级主流媒体共同的选择。当下电视新闻面临节目样态日渐丰富、用户群体相对稳定但结构单一以及媒体融合不够深入等现状。在此背景下,如何拓宽用户群、促进媒体深度融合与提升电视新闻传播效果是电视新闻栏目亟须解决的问题。实践经验表明,传播语态在促进媒体融合和提升传播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闻联播》是我国电视新闻行业的引航者。融媒体背景下《新闻联播》在传播语态方面的有效探索对促进主流媒体转型升级,特别是对优化电视新闻传播效果和推动电视新闻栏目融合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融媒体时代《新闻联播》守正创新传播语态,以对话式传播语态吸引用户融入参与,为电视新闻栏目的转型发展树立了典范。《新闻联播》从1978年开播至今,传播语态经历从官方化、平民化到对话式的流变。融媒体时代《新闻联播》联动电视平台和新媒体平台,把握平台基调,重塑传播语态,实现跨媒体传播。在新闻叙事和跨媒体叙事理论的指导下,分别采用构造周抽样和连续日抽样的方法对《新闻联播》电视平台和新媒体平台传播内容进行抽样。并综合运用多模态分析、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就《新闻联播》各平台画面呈现、声音运用、文本表达加以具体分析。总体来看,《新闻联播》在电视平台守正创新,打造亲民语态;在新媒体平台,以立体式传播矩阵放大主流音量,实现用户对话。融媒体时代《新闻联播》传播语态的形成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技术变革与传播方式的转变,打破了传统新闻叙事模式。在促进媒体转型升级进程中,用户中心理念崛起,用户信息接收心理和习惯刺激传播语态革新。此外,改进新闻文风的指导理念和重塑品牌形象的现实需求助推《新闻联播》传播语态的变革与创新。融媒体时代《新闻联播》传播语态具有实践和参考价值。对话式的传播语态具有增强时政新闻的“人情味”、实现主流声音的“年轻化”以及进一步提升《新闻联播》影响力的价值。这为其他电视新闻栏目转型发展树立样本,带来启示。其他电视新闻栏目亦可通过强化文本对话、细节化呈现画面以及跨媒体叙事的方法贴近用户,加强同用户对话。
其他文献
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全球范围上的普遍推广应用,其结构耐久性的问题也引起了各国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外关于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研究发现,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有很大的改善,但大多数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单掺聚丙烯纤维上。事实上不同尺度的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基体中的作用有所不同,聚丙烯细纤维可以抑制塑性态混凝土的收缩裂缝与微裂缝,聚丙烯粗可以抑制混凝土硬化后的干缩裂缝,两者可以抑制不同尺
专题地图对某一主题的相关内容进行突出而完善的表示,往往具有专门化用途,实现计算机对专题地图的自动阅读并获取信息有利于提高读图效率,充分发挥地图价值。本文首次将目标检测模型引入专题地图的自动阅读和信息获取任务,基于模型检测输出的分区统计图表、行政区划单位面状符号等要素边界框,提出方法让计算机对专题地图分级统计图和分区统计图表中的专题内容进行自动阅读、获取信息并生成描述文字。经过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
我国教育发展正在逐步走向教育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有管理的现代化和理念的现代化,强调在教育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营造教师与学生之间人人平等、民主协商的管理氛围。目前,国家正在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在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更加需要教育者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人本化的小学班级管理既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也可以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深入,人本
散居孤儿是社会上典型的弱势群体,人员较为分散,不同于可集中关怀的院舍孤儿,社会对散居孤儿的关怀更困难。散居孤儿面临多重困难,例如物质匮乏、精神空虚、社会歧视等,本文着重关注的是散居孤儿的社交心理障碍问题。此问题更容易被散居孤儿监护人及其自己忽视,隐蔽性高但对散居孤儿的伤害性很大。因此很有研究的必要。笔者以实习期间接触的一位案主为例,对案主进行需求评估后开展了一系列心理辅导。研究方法上使用访谈法和观
为配合三峡库区消落区文物保护工作,2012年和2013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涪陵区博物馆联合对转转堡墓群进行了两次田野发掘工作。本文即在发表这一批资料的基础上,对两次发掘的13座墓葬进行初步研究。按照的墓葬构筑方式的差异,转转堡墓群的墓葬可以分为土坑墓与砖室墓两种。土坑墓根据有无墓道可分为A、B两型。砖室墓根据其甬道所在的不同位置也可以划分为A、B两型。转转堡墓群出土了形式各异且数量较多的随葬
农业生产用地作为乡村极为重要的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对农业生产用地的利用方式、经营主体、农业生产用地过程特征产生影响,同时农业生产用地模式的改变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活动,改变农户生产生活的环境。因此,探讨农业生产用地模式的变化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用地模式转换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农业生产用地的可持续利用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乡村振兴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恶意诋毁革命英烈的事件层出不穷,毁坏了人们对于革命英烈的崇高信仰。历史虚无主义以唯心主义历史观、形而上学的方法论、抽象人性论的价值观来研究和评价革命英烈,并借此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质疑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其背离客观的历史事实,打着“还原历史”和“披露真相”的幌子肆
文章以弗里达·卡洛的原始意味浓厚的画面为切入点,认为弗里达的作品是具有原始艺术倾向性的。弗里达的作品中大多以自画像的形式出现,本文的研究并非自画像而是全部作品。弗里达的作品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对于自我意识的表达,通常被看作是对暴力的蔑视与对死亡的嘲弄;二是对于爱情意识的表达,通常被视为同是人伦婚礼的道德探究;三是女性意识的表达,这是性别视角中对女性躯体的认知。在上述三大类的作品之中,弗里达将不
在文化发展的历史中,身体一直是艺术创作最重要的题材之一。作为创作主体,身体一直被赋予观看的和表达的意义。在艺术史中,身体更多时候被用来展示身体自身的力量,不同时代的身体有着不同的审美价值。而到了当代,文化环境造成的人类群体内部的矛盾使得哲学家思考身体和身份问题。艺术作品从传达人生观、价值观的价值媒介以及作为独立个体的身份确立,到颠覆传统生物和伦理认知的改造身体的设想,身体作为当代艺术作品重要的一部
生态文明入宪对我国环境治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以往“重行政轻司法”的环境保护模式下,我国环境问题依然严峻。同时,随着社会对环境权及环境请求权的理论认知不断深化,公众开始将环境案件诉诸司法以维护环境权益,实现环境正义。而传统的审判模式却无法有效应对具有复杂性特点的环境案件,因此环境司法专门化被提上日程并在我国普遍推行。从实践效果来看,环境司法专门化契合了环境案件的特征,在追究环境违法者的法律责任、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