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骨折前路和后路椎体切除的疗效对比分析

来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angxun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与前路对比分析,评价后路椎体切除手术对胸椎骨折的治疗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0年1月行椎体切除手术的胸椎骨折病例,共计34例,男26例,女8例,年龄范围18-64岁,平均:39.4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3例,车祸伤8例,重物砸伤9例,摔伤3例。损伤节段:T1-4 5例,T5-10 12例,T11-12 17例。神经功能根据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残损分级:A级15例,B级7例,C级3例,D级5例,E级2例。其中前路手术19例,后路手术15例。通过查阅病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测定椎体高度比、后凸角;并按照前路、后路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路手术出血量大于后路手术,并且有显著性差异(Mann-whitney检验,Z=-2.955,P=0.003<0.05);前路手术手术时间大于后路手术,具有显著性差异(t检验,t=-5.786,p=0<0.05);前路及后路手术在椎体高度(P=0.102>0.05)、后凸角(P=0.880>0.05)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P=0.647>0.05)大致相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严重的胸椎压缩骨折(或者骨折脱位)及陈旧性胸椎骨折通过椎体切除+椎体重建手术,可以达到良好的复位;与前路相比,后路椎体切除+椎体重建手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椎体切除除椎体重建手术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方面能达到预期的疗效,且前路和后路手术效果显著性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W/O/W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bFGF-PLGA)缓释微球,考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是20世纪兴起的一种教学法,它以肢体语言和学生参与为主要特点,通过语言与行动的协调来教授语言,经过形象思维的训练后发展逻
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某警务区警民关系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该地区警民关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善警民关系的对策。
当知识在若干年后被遗忘后还剩下什么?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最终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并不是知识,而是通过学习知识在脑海中将知识最终转化为科学思维和方法,才是在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为其所用,服务于生产和实践的宝贵积累。社会的发展日异月新,互联网业的飞速发展对传统教育体系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记得很多知识不再成为人们口中博学的对象,能够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与生活生产才是这个时代需要的人才。学校教育
分析了国内某厂贵金属富集工艺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高镍锍磨浮和电解净液工序贵金属分散严重,提出了提高贵金属回收率的思路。
目的:风心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 RH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hy Hypertension PH)患者在行双瓣(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时,常由于肺高压而导致术后心、肺功能衰
以图像灰度处理软件Image J为测量手段,以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MTG)产生菌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109.5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后,对突变株进行半定量测定和高通量筛
目的:探讨NMDAR1和Caspase-3在脊髓缺血性损伤中表达特点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 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六组:假手术组(8只)、缺血6h组(8只)、缺血12h组(8只)、缺血24h组(8
<正>此尊渔家女,五官柔和,表情和悦,充分表现出收获时满满的幸福感。她一手提着鱼篮,一手握着竹竿,鲤鱼摇头摆尾,动感十足。整件作品造型优美,沁色自然润泽。尤其是在衣饰的
[目的]:(1)改进氯片酚的生产工艺;(2)从三唑酮焦油中分离提取三唑酮。[方法]:(1)以对氯苯酚、一氯片呐酮、氯气和1H-1,2,4-三氮唑为原料,经缩合、氯代反应制得三唑酮。(2)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