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审时度势,顺应潮流,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始终把“三农”问题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位置,既继承前人、联系实际,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形成了新的农业思想。十六大以来党的农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指导方针,把我国“三农”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十六大以来党的农业思想是新一届党中央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于顺利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农村的小康社会以及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十六大以来党的农业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和时代背景入手,概括了十六大以来党的农业思想的主要内容,阐述了十六大以来党的农业思想的主要特点,探讨了十六大以来党的农业思想的时代价值。十六大以来党的农业思想是在继承前人关于社会主义农业思想的理论,科学考察世纪之初我国“三农”发展国情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农业思想是十六大以来党的农业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十六大以来,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新的矛盾和特点,这是十六大以来党的农业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十六大以来党的农业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突出抓好增加农民收入的工作重点、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全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十六大以来党的农业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特点和时代特色。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动摇,具有求真务实的理论风格;其思想内容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共同形成了系统完善的理论体系。十六大以来党的农业思想是对党的农业思想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升华,对“三农”发展思路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是对城乡关系思想的重大创新,是解决好我国“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成为制定“三农”政策的基本依据;党中央适时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了崭新局面,兴起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热潮;十六大以来党的农业思想强调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全社会的稳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问题,抓住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关键在农村,重点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在十六大以来党的农业思想的指导下,全国上下一心,抓生产,保稳定,促和谐,保障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本文在写作中运用了文献解读、纵横结合分析的研究方法。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体现在:首先,将十六大以来党的农业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业思想。其次,对十六大以来党的农业思想主要内容六个方面的概括。再次,将十六大以来党的农业思想放到当前的时代大背景下考察其重要意义,即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促进了我国农村社会的改革与发展、保证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开展和提供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