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文理论和古文批评是中国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话语体系,颇具研究意义。清代蜚声天下的桐城派是古文创作及批评的集大成者。吴闿生作为桐城末学代表之一,更进一步推动了桐城古文理论的发展,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论文分五个部分对吴闿生的古文理论和古文批评展开研究。第一章讨论吴闿生对雄健文风的追求。首先简要介绍吴闿生的生平大略,然后以他对唐宋八大家的不同态度来分析其文主雄健的批评原则;同时,由于对雄健文风的偏爱,吴闿生特别关注韩非子的文章,这成为其古文批评的一大特色。第二章分析吴闿生在批评中所揭示的雄健笔法,从古文笔法的角度展示他对雄健文风的艺术追求,并试图以此还原古典文章批评的话语体系。主要介绍了古文批评中“逆笔”、“顿挫”、“转笔”的内涵和种类。第三章介绍吴闿生更高的古文追求——深文曲致,及其背后的文学观念。尽管吴闿生倡导雄健文风,但他并不认为雄健是文章的最高境界。深文曲致代表了他更高的古文追求。本章主要介绍了深文曲致的内涵、表现形式及“曲致”的笔法。同时,对吴闿生“文宗三代”的古文观念作了简要讨论。无论是提倡雄健,还是追求深文曲致,吴闿生都以上古三代的文章作为最高范本。第四章试图追溯桐城文论的渊源,以此分析吴闿生对桐城文论的继承与发展。主要探究了吴闿生对“神气音节”说、“阴阳刚柔”论和“气不孤伸”理论的细化和发展。第五章在前述的基础上讨论吴闿生古文理论及其批评的价值与地位。尽管他的文学成就或者不如曾国藩、吴汝纶等人,但他在细化桐城评点、扩大桐城派影响方面实是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