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复合地层中单桩-摩擦盘复合基础侧向承载特性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lan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海上风电建设发展迅猛,为获取更高效率的风能,海上风机塔正向离岸更远的水域延伸,相比来自风机塔的竖向荷载,风、波浪等产生的侧向荷载更起决定性作用,由此对基础的侧向承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实际海洋环境中海床沿深度方向的土层分布情况也极为复杂。而作为海上风机最常用的一种基础,大直径单桩基础尽管有其优势,但随着这种受荷环境和地质条件的不断复杂化,已不再是最优的首选。为此,一种新型的单桩-摩擦盘复合基础被提出并迅速得到关注,这种新型复合基础结合了传统单桩基础和浅基础的特点,因而更适合作为复杂水域的海上风机基础。但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层地基中单桩-摩擦盘复合基础的承载特性,且传统的单桩基础与浅基础设计计算方法无法考虑单桩-摩擦盘复合基础中不同部件在受力过程中的耦合效应,为此,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手段与方法,通过机理分析模型试验、室内联合受荷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等方式,对上软下硬和上硬下软复合地层中单桩-摩擦盘复合基础的承载特性与破坏机理开展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结合摄影测量技术,对上软下硬与上硬下软地层分布中的单桩-摩擦盘复合基础进行了侧向载荷试验,获得了两种地层分布中复合基础土体变形区域的分布特征,进而得到了两种不同地层分布中的复合基础侧向承载破坏面,并据此分析了复合基础的侧向承载破坏机理。其次,通过设计制作室内模型联合加载装置,开展了一系列上软下硬与上硬下软复合地层中的单桩-摩擦盘复合模型基础侧向载荷试验,研究了摩擦盘盘径、等效侧向加载点高度、土层分布及等效竖向预荷载等参数对复合基础侧向承载力与破坏机理的影响规律,并讨论了极限承载状态下桩身竖向旋转点位置及弯矩分布的变化规律,进而通过无量纲化处理及拟合给出了竖向-侧向组合荷载作用下单桩-摩擦盘复合基础的承载力包络线及其简化计算公式。最后,基于ABAQUS建立了单桩-摩擦盘复合基础三维数值模型,在模型验证与参数选取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参数分析,探讨了几何尺寸、荷载形式及地基土层分布等参数对复合基础的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为单桩-摩擦盘复合基础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工程结构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而确定性分析方法难以衡量这些不确定性对结构性态的影响。结构可靠度分析为不确定性在工程结构系统中的传播和量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计算手段。另外,由于工程结构在服役期间所处环境的复杂性,结构参数和荷载随时间不断变化,这导致结构可靠度亦随时间不断变化。因此,工程结构的时变可靠度分析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结构时变可靠度分析方法中,基于极值分布的方法在工程中被广泛采
近年来,由于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人们越来越重视可持续清洁能源的发展,而电催化转化技术作为发展可持续清洁能源的一种重要手段备受人们关注。二维纳米材料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在电催化过程中可以提供较多的活性位点,从而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此外,二维纳米材料易于调控的电子结构在电催化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本论文探讨了不同的二维纳米材料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制约电催化剂性能的
边坡灾害是工程建设的主要病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强、防治难度大的特点,极易造成交通中断、建筑坍塌等严重安全事故,导致重大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传统的边坡人工检查方法存在风险高、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难以服务于长周期、高频率的边坡灾害调查。本研究利用机器视觉、摄影测量、无人机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智能化边坡灾害监测方法,提出了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三维重建与灾害识别方法。本文所提出的边坡监测方法将提高边坡
氨作为重要的农业肥料、工业原料、未来的燃料替代品和储氢分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工业制氨主要采用Harbor-Bostch工艺,存在能耗高、同时产生温室气体CO2等问题。电化学合成氨具有高效环保节能,并且可实现分布式生产等优点,目前研究的热点是高效催化剂及最佳合成工艺。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了MOFs及其衍生物和NFO@MOFs复合材料,分别研究了组成、电位、温度和磁场强度对材料电催化氮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在沥青相中可形成三维网状的聚合物相结构,该结构可以赋予沥青优异的高低温路用性能。然而,在沥青路面的建造与服役过程中,沥青相的氧化硬化和SBS改性剂的老化降解会破坏SBS改性沥青中聚合物相和沥青相的原有结构,严重影响了改性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服役寿命。老化SBS改性沥青路面的翻修和重建会产生大量废料,对废料进行再生利用是防止废料污染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
挡土墙作为围护结构被广泛的运用于基坑、公路、铁路等工程中,明确作用于挡墙上土压力的大小和分布,对设计出安全又经济的挡墙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随着岩土工程的发展,挡土墙后填土的性质逐渐复杂,不仅仅是无黏性的砂土,出现众多黏性填土的情况。目前,对于土体中客观存在的土拱效应的研究局限于无黏性土,在黏性土中的研究较少,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为此,本文旨在探讨主动和被动状态下土拱效应对于黏性土体土压力的分
随着跨径的不断增长,桥梁特别是缆索承重桥梁对风荷载的作用越来越敏感。近年来,人们在苏通长江公路大桥、荆岳长江大桥等斜拉桥上观测到了斜拉索的高阶涡激振动现象,造成了套筒和阻尼器等附属设施的破坏,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这超出了人们对桥梁索结构涡激共振现象的认识。我国在建的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简称“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是一座边跨无吊索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梁,边跨主缆长达727m,可能会发生振幅
随着地下车库的广泛使用,地下车库的通风问题引起了更多的关注。提高地下车库自然通风利用效果既是保证室内环境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本文采用工程实例结合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了夏热冬冷地区某办公楼地下车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测试与CFD模拟,分析各种因素对地下车库通风性能的影响,进而探讨优化地下车库自然通风的方法。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第一,总结了已有的计算地下车库CO释放率的方法
不锈钢材料因其良好的耐久性和耐蚀性,因而在建筑结构中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夹层板具有刚度高、质量轻及稳定性好等一系列优点,使其在各行各业均有大量应用。不锈钢芯板结构便将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是一种新型绿色的结构形式。其构件均为工厂预制,现场安装,具有标准化、装配化、工厂化等优点。目前国内外并无此结构形式,且尚无不锈钢芯板结构的设计规范,不利于不锈钢芯板结构的工程应用。因此本文在有限元模
蛋白质在生命体内广泛存在,是构成生命体结构和功能复杂性的关键。其中,大多数天然蛋白质会自发组装成多层次结构,如1D微管、2D细菌表面层和3D病毒衣壳。这些组装体在生命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为构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纳米材料提供了设计模板。与DNA和RNA组装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相反,蛋白质组装领域由于蛋白质尺寸大、相互作用复杂而进展缓慢。荧光蛋白具有相对刚性的β折叠桶结构,经表面重构技术对其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