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简称“FSI”)是中国银行业股份制改造、完善风险防控和公司治理的重要举措。然而,FSI低价参股中资商业银行,并在解禁期满后随即减持股份、套取收益,也引发诸多激烈论争,其中之一是FSI持股变化与中国商业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结合这项改革的初衷与实践,回溯考察这一论题,有助于为中国银行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实现高水平开放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阐述了FSI对商业银行风险的作用机理,梳理了FSI持股中国商业银行的动因及历程,依托2008~2017年中国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FSI减持股份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依据实证结果及其解释,提炼政策建议,指出后续论题。论文的主要观点是:1.FSI通过公司治理及经营管理路径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商业银行引进FSI有利于优化股权结构,规范公司治理机制;又可借此导入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及手段,改善经营管理,最终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2.参股中国商业银行的FSI在解禁期满后纷纷减持。FSI参股中国商业银行经历试点(1996~2000)、拓展(2001~2003)、高潮(2004~2007)、消退(2008~2017)的阶段沿革。截至2007年底,有33家FSI参股25家中国商业银行,参股总数为844亿股。2008年起,FSI在持股解禁期满后纷纷减持。截至2017年底,有20家FSI减持12家中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减持总数为1430亿股。3.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引进FSI之前,中国商业银行风险较高。随着FSI引入步伐加快,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渐趋下降。FSI持股解禁期满、开始减持,中国商业银行风险随着FSI持股比例下降而上升。4.FSI减持股份提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FSI减持股份削弱外资股东的制衡、监督作用和风险约束效应;相应的中外战略合作终止又削弱FSI所导入的先进风险管控技术的外溢效应。实证分析表明,FSI持股比例变动1%,则商业银行风险反向变动0.22%。因此,FSI减持股份提升参股商业银行风险。论文借助历程考察与实证分析,求解FSI持股变化对参股中资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在研究视角上有所拓展。但论文的样本数据(21家商业银行)尚欠全面,暂未对FSI进行分类,实证变量取舍或有待改进,后续将就此多做跟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