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流行体不仅是虚拟空间中广泛存在的语言文本,也是现实世界中一种新兴的话语形态。从语言到话语的转向,是当下网络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研究的重要趋势。本文将批评性话语理论与集体记忆理论相结合,运用多种质化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网络流行体,通过“概念界定”、“文本分析”、“话语实践分析”和“阐释分析”以期挖掘其多元价值,揭示话语、意识形态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具体而言,本文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界定“网络流行体”。结合既有研究,对比相关概念,通过对“体”的历史考察和对“流行”的深入理解为“网络流行体”作出定义。第二部分,搭建研究框架。将批评性话语分析引入本研究,对该理论进行全景式扫描,并结合网络流行体的特征,选择相应的研究框架进行调适性应用。第三部分,文本分析。从词汇、语法、结构的维度对网络流行体进行语言学考察。通过“分类”、“隐喻”、“语义”、“构式”等要目的分析,描述网络流行体的文本特征。第四部分,话语实践分析。将互文性机制纳入网络流行体分析,考察各个主体如何介入文本的生产与消费,各种文本如何被纳入主体的话语体系,以及在上述复杂的互动中如何形成文际性的意义网络。第五部分,阐释分析。在前述对网络流行体“描述分析”和“过程阐释”的基础上,挖掘流行体话语的“可能意义”。通过考察哪些流行体进入了主体的集体记忆,主体如何利用流行体建构特定的记忆主题,来探索流行体话语的记忆机制,揭示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研究发现,网络流行体是话语实践者的“生存镜像”,它风格化、狂欢化的特征彰显了一种“噪音美学”,体现出当今社会的语言审美趋向。在流行体话语实践的过程中,主体建构了多元的意义,生产出个性化的“知识”,在记忆书写的过程中,流行体话语具有显豁的“民间特色”,反映了互联网时代记忆言说的逻辑转向,它最终搅动着既有的话语格局,体现了话语民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