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体研究:意义生产与记忆实践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_shang_c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流行体不仅是虚拟空间中广泛存在的语言文本,也是现实世界中一种新兴的话语形态。从语言到话语的转向,是当下网络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研究的重要趋势。本文将批评性话语理论与集体记忆理论相结合,运用多种质化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网络流行体,通过“概念界定”、“文本分析”、“话语实践分析”和“阐释分析”以期挖掘其多元价值,揭示话语、意识形态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具体而言,本文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界定“网络流行体”。结合既有研究,对比相关概念,通过对“体”的历史考察和对“流行”的深入理解为“网络流行体”作出定义。第二部分,搭建研究框架。将批评性话语分析引入本研究,对该理论进行全景式扫描,并结合网络流行体的特征,选择相应的研究框架进行调适性应用。第三部分,文本分析。从词汇、语法、结构的维度对网络流行体进行语言学考察。通过“分类”、“隐喻”、“语义”、“构式”等要目的分析,描述网络流行体的文本特征。第四部分,话语实践分析。将互文性机制纳入网络流行体分析,考察各个主体如何介入文本的生产与消费,各种文本如何被纳入主体的话语体系,以及在上述复杂的互动中如何形成文际性的意义网络。第五部分,阐释分析。在前述对网络流行体“描述分析”和“过程阐释”的基础上,挖掘流行体话语的“可能意义”。通过考察哪些流行体进入了主体的集体记忆,主体如何利用流行体建构特定的记忆主题,来探索流行体话语的记忆机制,揭示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研究发现,网络流行体是话语实践者的“生存镜像”,它风格化、狂欢化的特征彰显了一种“噪音美学”,体现出当今社会的语言审美趋向。在流行体话语实践的过程中,主体建构了多元的意义,生产出个性化的“知识”,在记忆书写的过程中,流行体话语具有显豁的“民间特色”,反映了互联网时代记忆言说的逻辑转向,它最终搅动着既有的话语格局,体现了话语民主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探讨右旋糖酐铁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D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IDA患儿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正> 1981年高校招生数学成绩不是以满分100计入总分,而是把附加题20分也计算在内,以满分120分计入总分。这个小小的变动,反映出对数学学科的重视,也反映出对数学教学的要求
目的:研究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重庆市涪陵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6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而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治理机制
桁架式叠梁闸门是水运水利工程之中常用的金属构件,其结构的设计和计算通常是分开进行的,该种设计手段已不能满足BIM技术在水运行业的应用。依托船闸工程实际,结合桁架式叠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