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1/HRE通路参与二氮嗪后处理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来源 :遵义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rgebo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二氮嗪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效应,并探讨HIF-1/HRE通路在二氮嗪后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及其激活机制。方法:1.采用成年SD雄性大鼠(250300g),通过MAP离体灌注装置,分离培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所得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N)、缺氧复氧组(H/R)、二氮嗪后处理组(D)、五羟葵酸(mitoKATP阻断剂)+二氮嗪后处理组(5-HD+D)、N-(2-巯基丙酰)-甘氨酸(活性氧清除剂)+二氮嗪后处理组(MPG+D)和活性氧清除剂+二甲基草酰甘氨酸(HIF1稳定剂)+二氮嗪后处理组(MPG+DMOG+D)。2.各组干预方案如下:N组:在常氧条件(95%空气+5%CO2)持续培养165min;H/R组:先经历缺氧(5%CO2+1%O2+94%N2)45min,再复氧(95%CO2+5%O2)120min;D组:在H/R组模型的基础上,于复氧前即刻给予Diazoxid[50μmol/L]处理细胞3min,再复氧117min;5-HD+D组:在D组模型的基础上,于复氧前即刻给予5-HD[100μmol/L]处理10min,Diazoxid[50μmol/L]处理3min,再复氧107min;MPG+D组:在D组模型的基础上,于复氧前即刻给予MPG[2mmol/L]处理10min,Diazoxid[50μmol/L]处理3min,再复氧107min;MPG+DMOG+D组:在D组模型基础上,于复氧前即刻给与MPG[2mmol/L]处理10min,再予以DMOG[100μmol/L]处理10min,Diazoxid[50μmol/L]处理3min,再复氧97min;3.记录和检测指标:3.1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于复氧末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进行线粒体损伤Flameng评分;3.2线粒体膜电位:于复氧末使用JC-1法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3.3 ROS浓度:于复氧25min和120min通过ELISA法检测心肌细胞中ROS浓度;3.4 HIF-1α及下游基因表达:于复氧末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心肌细胞中HIF-1α、VEGF、Bcl-2和Bax的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量。结果:1.细胞电镜结构:1.1心肌细胞超微结构:N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正常,H/R组超微结构严重受损;与H/R组相比,D组、MPG+DMOG+D组明显好转(P<0.05);与D组相比,5-HD+D组和MPG+D组损伤加重(P<0.05);5-HD+D组差于MPG+D组(P<0.05)。1.2线粒体损伤Flameng评分:N组评分最低,H/R组最高(P<0.05);与H/R组相比,D组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D组比较,5-HD+D组、MPG+D组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MPG+D组相比,MPG+DMOG+D组评分降低(P<0.05)。2.ELISA法检测心肌细胞中ROS浓度:复氧25min时ROS浓度:N组浓度最低,与N组比较,MPG+D组和MPG+DMOG+D组无明显差异(P>0.05),D组、5-HD+D组、H/R组细胞内ROS浓度逐渐增加(P<0.05);复氧120min时ROS浓度:N组浓度最低,与N组比较,MPG+DMOG+D组、D组、MPG+D组、5-HD+D组、H/R组ROS浓度依次增加(P<0.05)。3.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N组最高,H/R组最低(P<0.05);D组明显高于H/R组(P<0.05);5-HD+D和MPG+D组低于D组(P<0.05),5-HD+D组低于MPG+D组(P<0.05);MPG+DMOG+D组高于MPG+D组(P<0.05)。4.HIF-1α及下游VEGF、Bcl-2和Bax mRNA和蛋白表达量:各组间HIF-1αmRNA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目的基因在N组表达量最低;Diazoxide后处理能使得下游VEGF、Bcl-2 mRNA表达量增加(P<0.05),Bax mRNA表达量减少(P<0.05);也使得HIF-1α及下游VEGF、Bcl-2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Bax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而Diazoxide激活HIF-1/HRE通路的保护作用能被mitoKATP通道阻滞剂(5-HD)或ROS清除剂(MPG)消除(P<0.05);MPG后加用HIF-1α稳定剂(DMOG),Diazoxide激活HIF-1/HRE的作用可恢复。结论:1.HIF-1/HRE通路参与了Diazoxide后处理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保护作用。2.Diazoxide后处理可以通过在复氧早期开放mitoKATP激活HIF-1/HRE通路,调节HIF-1α其下游的VEGF、Bcl-2和Bax基因,保护心肌细胞免受缺氧复氧损伤。3.Diazoxide后处理过程中,mitoKATP开放释放适量的ROS是激活HIF-1/HRE通路的关键,ROS水平与保护效果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进展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PD中,除少数病例具有家族遗传性以外,90%以上都是散发病例,受内外环境因素影响,具有慢性进展性特点。PD存在免疫紊乱和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失调,但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PD患者存在肠道病理状态和GM紊乱,可能对PD的发生和进展非常重要,但其发生机制,并不明确。为了研究PD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SOX9的表达变化,并明确其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炎性因子及缺血心肌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体重250300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MI组)及假手术组(Sham组)两组。MI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Sham组只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管予穿线不结扎。两组分别于模型建立成功后0.5h、8h、24h末:(1
本文研究了关于加权均值不等式、组合均值不等式和矩阵奇异值的若干问题.我们的工作分成以下三个部分.首先,利用基本不等式(?),其中,fi:E(?)R→R,i=(1,2,…,n)和构造法,得到如下的加权均值不等式(?)其中ai,bi,(i=1,2,...,n)为正实数,p,g是任意实数.作为应用,借助于数值半径给出酉矩阵的一个新刻画;其次,我们利用多项式定理,推导出一个新的组合算术-几何均值不等式,并
背景:炎症是导致脑出血(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ICH)后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因素。NLRP6是Nod样受体家族的成员,参与多种疾病的炎症和宿主防御。与其他Nod样受体家族成员不同,NLRP6通过依赖炎症小体途径和非依赖炎症小体途径调节炎症。探讨NLRP6在ICH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对ICH的防治以及深入认识NLRP6在不同疾病模型中的功能具有重要的价值。目的:探讨NLRP6
目的:1.观察吡那地尔后处理对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2.探讨HIF-1/HRE通路在吡那地尔后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及激活机制。方法:应用体外心脏灌注装置(MPA)获取实验所需成年大鼠的心肌细胞,在设置为37℃的培养箱培养24h后,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缺氧复氧组(HR组)、吡那地尔后处理组(P组)、五羟葵酸和吡那地尔后处理组(5HD+P组)、N-2-巯基丙酰-甘氨酸和吡那地尔后处理
海伦·奥耶耶美(1984-)是当代英国尼日利亚裔黑人女作家的优秀代表,其作品聚焦种族歧视、文化冲突、身份重构等主题,揭示后殖民时期有色移民的生存现状与精神创伤。其处女作《遗失翅膀的天使》(2005)一出版便引起广泛关注,并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创意写作奖。相关批评文献中,从原型批评视角展开的讨论较零散,尚无专题研究。本论文借用诺思洛普·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从人物、意象与叙事三个方面入手,与
果树抗逆性是苹果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果树的抗逆性主要体现在逆境胁迫下。非生物胁迫属于一种逆境胁迫,在各种非生物胁迫中,低温胁迫无疑是全球范围内最复杂和最具破坏性的。低温作为一种常见的非生物胁迫,其影响果树生长,开花,结果,也制约着果树的生长发育以及果实产量。因此,果树对低温的耐受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SWEET蛋白是一类糖转运蛋白,大多数包含两个MtN3基序,有的包含一个MtN3基序。SWEET蛋白
异丙甲草胺作为酰胺类除草剂,其在农田中的药效很容易受到阳光,水和温度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且其持效期较短。本文以异丙甲草胺原药为芯材,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乙二胺所制备的
背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临床上一种继发于眼部病变或全身疾患的有着高致盲率的难治性青光眼,其机制主要是由于视网膜的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玻璃体腔及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过度分泌,促使虹膜表面及房角处新生血管的产生,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1],国内外尚未有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
多年冻土区路基沉降变形是冻土工程研究中的核心,也是铁路正常运营之安全隐患,更是制约寒区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冻土因其冰的存在,即使在很小的荷载下也会出现强度和变形随时间而变化的蠕变现象。青藏铁路通车近十年的现场实测资料表明,部分多年冻土路段路基不断补碴、抬道使道床厚度甚至达到1.7 m以上,路基稳定性、行车安全问题日渐凸显,冻土蠕变机理与沉降控制措施研究,迫切需要深入开展。鉴于此,本文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