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急速下降,引发骨量减少,骨微小结构损坏,不加以防治将进展为骨质疏松症。其结果带来骨折、致残,与高治疗费用,明显降低了该人群的生存质量。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围绝经期骨量减少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分析可能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因素,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骨量减少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为骨量减少的防治提供依据与建议,以期提高该人群生存质量。方法: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选取门诊以及各社康就诊并确诊为骨量减少,且年龄在40-60岁的女性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QUALEFFO-41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并建立研究对象的健康信息档案,录入并整理相关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在196例围绝经期骨量减少患者中,肾阳虚型患者29人,占14.8%;脾肾阳虚型患者89人,占45.4%;肝肾阴虚型患者36人,占18.4%;气滞血瘀型患者42人,占 21.4%。2.不同中医证型的生存质量总分也有所不同:肾阳虚型(3.32分)>肝肾阴虚型(3.24分)>脾肾阳虚型(3.23分)>气滞血瘀型(2.96分)。3.本次研究发现围绝经期骨量减少患者的生存质量处于中等低下水平,为(3.19±0.62)分。生存质量各纬度的得分分别为健康观念(3.17± 1.309)分;精神状态(3.50± 1.175)分;躯体疼痛(3.53± 1.093)分;社交活动(3.26± 1.219)分;日常活动(3.011±1.238)分;家务劳动(2.95±1.039)分;自理能力(2.78±1.114)分。4.根据影响因素与生存质量的相关分析,年龄、体重指数、骨折史、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饮奶制品、产次、长期锻炼、中医证型与围绝经期骨量减少患者的生存质量量显著相关(P<0.01)。其中年龄相关系数r=-0.227,体重指数相关系数r=0.233,骨折史相关系数r=-0.430、受教育程度相关系数r=0.226、医疗保险相关系数r=0.374、饮奶制品相关系数r=0.193、产次相关系数r=-0.220、长期锻炼相关系数r=0.377。5.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肝肾阴虚型、医疗保险对健康观念维度的回归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对精神状态维度的回归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长期锻炼、BMI对躯体疼痛维度的回归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程度、肝肾阴虚型对社交活动维度的回归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型、骨折史、受教育程度对日常活动维度的回归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型、长期锻炼、骨折史对家务活动维度的回归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型对自理能力维度的回归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围绝经期妇女骨量减少的生存质量处于中等低下水平,其中自理能力受损强度最大。2.围绝经期妇女骨量减少肾阳虚型的生存质量最佳,其次是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的生存质量欠佳。3.围绝经期妇女骨量减少的中医证型分布主要是脾肾阳虚型。4.年龄、体重指数(BMI)、骨折史、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饮奶制品、产次、长期锻炼与中医证型影响围绝经期妇女骨量减少的生存质量。其中BMI、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长期锻炼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其他因素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肝肾阴虚型、医疗保险主要影响健康观念维度;气滞血瘀型主要影响精神状态维度、躯体疼痛维度;长期锻炼、BMI主要影响躯体疼痛维度;受教育程度、肝肾阴虚型主要影响社交活动维度;肾阳虚型主要影响日常活动维度、自理能力维度;骨折史主要影响日常活动维度、家务活动维度;受教育程度主要影响日常活动维度;脾肾阳虚型、长期锻炼主要影响家务活动维度。5.围绝经期妇女骨量减少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的中医证型影响着生存质量的不同维度:肾阳虚型使患者的自理能力、日常活动受影响;肝肾阴虚型使患者的健康观念、社交活动受影响;脾肾阳虚型使患者的家务劳动受影响;气滞血瘀型使患者的躯体疼痛、精神状态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