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分析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515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些年来,随着脊柱外科的飞速发展,非融合技术逐渐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变,该手术方法保留了脊柱节段的运动功能,极大的避免了脊柱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应力改变,因此延缓了邻近节段关节的退行性变。Wallis系统是后路非融合技术的其中一种,是符合脊柱生理特点的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它对腰椎生理结构破坏小,保留了责任节段的运动功能,且对邻近节段影响小,临床疗效较好。  目的:  探讨应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9例。收集患者术前、术后4年中期随访及末次随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包括腰痛及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ODI);X线分析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侧位、过伸过屈位上的Cobb角及屈伸活动度(ROM);腰椎MRI检测椎间盘高度、Pfirrmann’s椎间盘退变分级。统计椎间盘再突出、内固定失败等相关远期并发症。  结果:  (1)51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3~9.3年,平均8.1年。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4年中期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与中期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与术前比较,术后4年和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过伸位)Cobb角明显减小(P<0.05),而头端邻近节段(过伸位)、尾端邻近节段(过伸位)的Cobb角明显增加(P<0.05)。与术后4年比较,末次随访时头端邻近节段(过伸位)、尾端邻近节段(过伸位)的Cobb角明显增加(P<0.05)。  (3)与术前相比,术后4年和末次随访时患者手术节段的ROM度数明显降低(P<0.05),头端邻近节段和尾端邻近节段ROM明显增加(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4年和末次随访时患者手术节段的椎间盘高度明显增加(P<0.05)。  (4)1例患者术后7年椎间盘突出复发;其余病例均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移位等远期并发症。  结论: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符合腰椎“动态稳定”理念,具有潜在的椎间盘保护作用,对邻近节段干扰影响小,中远期疗效较好。我们认为严格的手术适应征和谨慎的手术操作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远期疗效。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未设立对照组等,椎间盘的水化—自我修复作用及邻近节段活动度增加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其他文献
基于水生态足迹理论,通过构建淡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与淡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在多维指标视角下分析2010年—2018年中部四省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以探讨中部四省的水资
为充分利用有效降水,合理制定灌溉决策,通过收集南方典型水稻种植区湖北省漳河灌区钟祥站点1965年—2016年52 a逐日气象资料,利用降水集中度指数,基于Morlet小波分析和Mann-K
选取制约河北省再生水利用的经济投资、设施建设和用水因素三方面9个指标,通过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支持向量回归机PSO-SVR模型,建立了自变量与再生水利用量之间的非线性函数映
收集我国玉米地膜覆盖研究大田试验数据,基于Meta分析方法,研究了地膜覆盖在中国不同地区的效应,分析了降水、温度、海拔等区域因子对覆膜效果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措施能够有
目的:脑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病因之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AIS早期血管开通治疗方法有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其中静脉溶栓有
目的:  评价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静脉应用、关节腔灌注及与鸡尾酒镇痛药物混合后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对减少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