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玉米秸秆还田对赤子爱胜蚓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ym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玉米(Zea mays)(Bt玉米)是全球商品化程度最快的抗虫转基因作物之一。Bt玉米释放的Bt蛋白可通过秸秆还田等方式进入土壤从而对土壤动物造成潜在风险。本文以Bt玉米(5422Bt1和5422CBCL,表达Cry1Ab)及其同源常规玉米(5422)为材料,研究了Bt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和翻压还田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存活、生长和生殖、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土壤养分含量和氮(N)循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Bt玉米秸秆还田对赤子爱胜蚓的存活率、相对生长率和幼蚓数无不利影响;与5422处理相比,Bt秸秆覆盖还田对蚯蚓蚓茧数有抑制作用,而Bt秸秆翻压还田则显著增加了蚓茧数。秸秆还田方式显著影响蚯蚓的存活率、相对生长率和生殖:第90d,玉米秸秆翻压还田处理中的蚯蚓存活率、相对生长率均显著高于相对应的覆盖还田处理;第45、75 d 5422CBCL、第60、75 d 5422Bt1翻压还田处理中蚯蚓蚓茧数均显著高于相对应的覆盖还田处理;第45、60、90 d,玉米秸秆翻压还田处理幼蚓数显著高于相对应的覆盖还田处理。2、无论秸秆何种还田方式,取样时间显著影响Bt玉米秸秆释放的Cry1Ab蛋白含量,表现出前期(15 d内)快速降解、中后期缓慢降解。在试验中、后期,蚯蚓活动加快了秸秆中Cry1Ab蛋白的降解;覆盖还田秸秆中Cry1Ab蛋白降解速度大于翻压还田处理。在45-75 d,覆盖还田处理蚯蚓体内Cry1Ab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相对应的翻压还田处理。直至试验结束90 d,Bt秸秆、蚯蚓体内和土壤中依然能检测到Cry1Ab蛋白。3、无论何种还田方式,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随时间延长而趋于平缓;无论何种秸秆还田方式及添加蚯蚓与否,Bt玉米秸秆还田仅在试验初期土壤中N2O排放通量显著高于5422处理,从长期来看Bt玉米秸秆还田并不会增加土壤中N2O和CO2排放通量。蚯蚓活动会增加CO2和覆盖还田中N2O的排放通量。无论何种秸秆还田方式及添加蚯蚓与否,CO2累计排放通量、全球增温潜势(GWP)在三种秸秆还田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覆盖还田处理N2O累计排放通量不受秸秆种类和蚯蚓活动的影响;无论添加蚯蚓与否,Bt玉米秸秆翻压还田N2O累计排放通量显著高于5422处理;在5422Bt1翻压还田中,蚯蚓活动显著增加N2O的累计排放通量。4、与5422处理相比,Bt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碱解N含量。翻压还田不添加蚯蚓,Bt玉米秸秆还田显著降低了土壤中全N、碱解N含量,而5422CBCL处理土壤中铵态N含量显著高于5422处理;添加蚯蚓后,5422Bt1处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5422处理;不管何种还田方式,蚯蚓的添加会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全N、磷、碱解N含量。5422Bt1还田土壤中有效磷、5422CBCL还田土壤中铵态N含量添加蚯蚓处理显著高于相对应的不添加蚯蚓处理。5、秸秆种类和还田方式单独或交互作用显著影响amo A和nir S基因拷贝数,而对nir K基因拷贝数没有影响。无论添加蚯蚓与否,第30 d,5422CBCL翻压还田处理土壤中amo A、nir S基因拷贝数显著高于5422处理。翻压还田处理土壤中nir S基因拷贝数显著高于相对应的覆盖还田处理。蚯蚓活动对土壤中三个基因的拷贝数没有显著影响。总之,Bt玉米秸秆还田中的Cry1Ab蛋白含量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减少,但在试验持续90 d后仍能检测到。Bt玉米秸秆还田对赤子爱胜蚓存活率、相对生长率及幼蚓数没有不利影响。在绝大多数时间内,Bt玉米秸秆还田不会增加土壤N2O和CO2的排放通量和GWP,但Bt玉米秸秆翻压还田显著增加了N2O的累计排放通量。Bt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以及N循环相关基因amo A、nir K和nir S的拷贝数有一定影响,但没有规律性。相比秸秆种类,其它处理因素(还田方式、取样时间、蚯蚓活动)以及交互作用对Cry1Ab蛋白含量、温室气体排放、土壤中养分含量以及N循环相关基因amo A、nir K和nir S的拷贝数等变化具有更强的影响。
其他文献
氮杂芳烃是在一系列药物,农用化学品和天然产物中发现的必不可少的结构基序。所以人们强烈寻求能够促进结构复杂的此类分子构建的合成方法。尽管杂环的直接官能化仍然是主要
目的2型糖尿病(T2DM)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它的慢性并发症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死亡的重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2型糖尿病病程进展的一个重要大血管并发症,也是肥胖、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目前针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且有效的治疗方式相对有限,而鸢尾素(irisin)是近些年来研究比较热门的一种
空速管作为安装在飞机外部的关键测速装置,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其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对自身服役性能影响巨大。空速管一般由前、后颊板等部位经过高温铸造后焊接成型,然后经过砂带磨削抛光去除型面残留的焊缝,提升表面质量。目前,对于空速管的磨削抛光,国内仍处于人工作业的阶段,亟需开展对空速管数控砂带磨抛加工方法及装备的研究。因此,本文针对空速管的磨抛工艺特性制定了空速管数控砂带磨抛加工方案,研究了空速管数控砂带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全球土壤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存在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时会影响饲草的生长发育,破坏植物体系统,阻碍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导致饲草植株矮小枯黄,严重降低饲草品质。同时还极易通过食物链传递到达人体,影响人类健康。因此,本研究在重金属Cu、Cd单一污染的土壤中种植新疆常见三种禾本科牧草(高丹草(Sorghum×Sudan grass)、虎尾草(Chloris virgata
香兰素是一种应用最广泛且可直接添加到食品中的香料。此外,香兰素在医药、精细工业等领域也是重要的工业中间体。因此,全球对香兰素的需求增长越来越快。但香兰素多为化学氧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幼龄果园土壤速效养分、土壤碳、氮组分含量以及田间小气候的影响,筛选出能有效提高果园土壤碳、氮素水平的果园间作模式,为本区域幼龄果园林下管
马铃薯是主粮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受到了土壤中重金属镉的胁迫。谷胱甘肽(GSH)在植物应对镉胁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γ-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是植物中合成GSH的关键酶。本论文
光照条件下,TiO2及其相关的TiCxHy(0
随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污水等环境问题对人们的生活造成越来越大的干扰。相比于问题诸多的传统物理、化学法,低成本、低能耗、低毒性、无二次污染和重复利用率高的光催化氧
罗勒烯是姜花香气物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合成释放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植物激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乙烯作为一种气体植物激素在植物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参与诸多生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