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成熟状态”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未成熟状态是一种积极向前生长的力量。杜威还指出未成熟状态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即依赖性和可塑性。儿童的未成熟状态被视为消极的、缺乏的东西,是因为成人与儿童被放在了优劣的两端。成人世界往往漠视、误读儿童的未成熟状态。基于此,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儿童的未成熟状态。本研究主要阐释了儿童的未成熟状态的历史性、持续性、依赖性和可塑性。首先,本研究探讨了儿童的未成熟状态的历史性与持续性。这部分的研究主要以幼态持续学说为依据。幼态持续学说认为,重演祖先幼体特征是人类进化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因为未成熟期的延长和未成熟特征的保留是人类进化的产物,所以儿童的未成熟状态具有历史性。另一方面,蒙塔古以“幼态持续的心灵”说明孩子般的心灵的保留在人类进化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儿童的未成熟状态一直持续到成年生活中,因而具有持续性。其次,本研究论述了儿童的未成熟状态的依赖性。儿童未成熟状态中的依赖性是杜威所说的“某种积极的东西”,是儿童积极建设自己的力量。首先,儿童未成熟状态中的依赖性表现在儿童拥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潜能。其次,依赖性也体现在儿童未成熟的特征具有个体发生适应作用。最后,儿童自主构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阐释了依赖性。最后,本研究论述了儿童未成熟状态的可塑性。儿童未成熟状态的可塑性是指在教育的影响下,未成熟儿童主动生长的能力。儿童未成熟状态的可塑性规定了儿童的未成熟状态是内部依据,教育是外在条件。儿童未成熟状态的可塑性被理解为教育对儿童的任意塑造,这是因为误读了儿童的未成熟状态。实现可塑性应当以正确地认识儿童为基础。在探讨儿童的未成熟状态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儿童是进化之子,儿童有自己的世界,儿童是成人之父等儿童观。因而,儿童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未成熟状态,让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自然地生长。只有这样,儿童未成熟状态的可塑性方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