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作物产量对气候变化的空间响应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wbywby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是影响作物生长的自然因素之一。以增温为主的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产量有着显著影响,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我国增温速率和幅度最为显著地粮食主产区东北三省为研究区域,以该地主要农作物水稻和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近30年的气候资料、县级农业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空间面板统计模型,识别气候因子与非气候因子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评估各个因子在作物产量提高过程中的贡献率,揭示东北三省水稻、玉米产量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结论如下:(1)生长季积温每增加1%,水稻产量增加0.73%。过去30年间,温度升高促使水稻产量增加4.4%。水稻产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源于农业生产资料投入的增加(79.6%)。水稻产量地理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了 320km。温度对水稻产量重心迁移影响显著,且仅受温度影响下水稻产量重心空间变化与实际水稻产量重心空间变化相一致。水稻生长季内日照对产量重心也呈显著性影响,但受日照和降水各个单一因子影响下的产量重心空间变化与实际水稻产量重心空间变化不太一致。(2)生长季积温每增加1%,玉米产量增加0.87%。过去30年间,温度升高促使玉米产量增加5.2%。玉米产量增加的原因也主要源于农业生产资料投入的增加(88.6%)。玉米产量地理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了 138km。温度和日照对玉米产量重心迁移影响显著,且仅受温度或日照影响下玉米产量重心空间变化与实际玉米产量重心空间变化相一致。玉米生长季内降水对产量重心也呈显著性影响,但受降水单一因子影响下的产量重心空间变化与实际水稻产量重心空间变化不太一致。(3)水稻和玉米的产量重心和面积重心变化均出现短暂的跳跃式迁移,但产量和面积重心跳跃式迁移出现的时间不相同。水稻重心跳跃式迁移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其中水稻产量重心第二次跳跃式迁移早于面积2年时间。玉米重心跳跃式迁移出现在2000以后,产量重心跳跃式迁移晚于面积5年时间。
其他文献
慢性炎症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密切相关,慢性炎症通过调控癌症干细胞在结直肠癌的起始和恶性进展中起关键作用。然而,其潜在的分子和细胞机制仍然有很多并不清
遗产景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文化遗产地因为所具有的符号意义以及旅游符号消费意义,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关注。本质上,文化遗产地的空间表征是在国家权利话语基础上展
目前针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大部分研究主要在宏观层面如发现和鉴定调控基因,阐述调控通路,对于基因调控因子在结构上的改变与功能获得的关系认识的不是很清楚。基因调控因子主要
大众旅游的迅速发展,给旅游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如何寻求既能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又使旅游环境不受到破坏,并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旅游方式,这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迫
目前河南省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只有开封和商丘,其余城市的城墙多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战火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拆迁过程中被破坏。有一些城市则在发展过程中避开了老城,没有以老城为
1939年,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休利特与帕卡德,决定合伙创业。他们带着凑来的538美元,在加州一间陈旧的车库,开始研制组装电子振荡器。十几年后,名字取自两人姓氏的“惠普
报纸
结晶作为晶体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产品纯度、晶体形态以及产品性能具有决定作用。结晶过程分为成核、生长、熟化等几个步骤,结晶过程的每一步都对最后获得的晶体产品
李嘴孜煤矿计划逐步回采原孔井工广保护煤柱,工广井筒处于急倾斜地层且未完全填实。鉴于目前这种复杂地质采矿条件下的井筒受采矿产生的移动变形特征还未完全掌握,为保证煤柱
<正>春节期间,新明珠冠珠品牌携手代言人Angelababy的贺年广告强势登陆纽约时代广场,吸引了BBC、路透社等全球知名传媒公司的注目。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作为全球最受瞩目的商业
特高压直流输电(UHVDC)接地极入地电流和地磁暴对埋地管道的干扰效应是电网和油气管网发展需要研究的问题,该问题涉及电工学、工程学、空间物理和地球物理等学科,单靠理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