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J.M.库切的《等待野蛮人》、《耻》、《青春》、《迈克尔·K的生活与时代》和《福》等五部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五部作品中,《耻》、《青春》和《迈克尔·K的生活与时代》均是以处于动荡之中的后殖民时代的南非社会为故事背景;《等待野蛮人》的故事背景被作者有意地隐去,常被看作是一则文明冲突的寓言,但是小说中的环境和情节通过多层次的隐喻手法往往指向南非现实的语境。《福》是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另类改写。鲁滨逊是英国或者说是欧洲早期殖民者的代表形象,丹尼尔·笛福(Defoe)是把鲁滨逊作为一个正面人物来塑造和颂扬的,而库切在《福》中,彻底解构了这一正面形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福》是对殖民经典文本的反拔与解构。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将这五部小说并置,试图在细致的文本分析基础上,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揭示作品的社会现实意义。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导言”概述了库切的创作情况,对库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比较全面的综述。第一章以《等待野蛮人》、《耻》和《青春》为分析文本,通过《等待野蛮人》分析了所谓“文明”的帝国殖民者与当地土著在生活方式、语言、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与冲突,指出尽管存在种种差异,文明只有形式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任何一种处于强势的文明不应该以种种借口和理由将自己的价值标准强加于其他文明形式;通过《耻》分析了殖民统治制度下被殖民者遭受的篡越之伤与殖民者遭受的轮回之耻,作者对殖民主义在南非对殖民地人民和殖民者本人及其后代所造成的后果表现出深切的忧思和相当的无奈;对《青春》的分析展现了一个生于南非的充满文学梦想的白人青年的流散与自我放逐之路,以及殖民制度所带来的无法摆脱的文化身份归属边缘性的孤独与困惑。第二章以《等待野蛮人》、《迈克尔·K的生活与时代》和《福》为分析文本。通过分析《等待野蛮人》批判了推行霸权,实行酷刑的殖民帝国的所代表的“文明”,并指出文明与野蛮是相对的,而正义永远站在被掠夺被损害的弱势群体一边;通过《迈克尔·K的生活与时代》的分析展现了卑微的生命个体在充满战争,种族隔离的社会中的苦苦挣扎与无奈,以及作者对于权力的重新审视和对历史的反思;对《福》的分析说明《福》不仅是对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代表的帝国霸权的大胆反拨与解构,同时也是对作者特权的反拔与解构。第三章首先对库切小说所指向的社会现实维度——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概括,然后在第一章和第二章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库切小说中寄寓了他本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期待,最后指出文本中蕴含的实现理想社会的三点启示。结语对全文做了总结。再次指出库切小说所反映出的严峻的社会问题,其主题都是从流血的严酷事实中提炼出来的。尽管库切的小说多以南非的时代背景作为隐喻,但是其文本的意义已经超出南非这个国家的地理范围,具有了一种普世的意义。其作品所体现的对于底层普通个体生命的人文关怀对于当今建设一个更加人性化的社会,更加平等和谐的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