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MyoG、MSTN基因遗传分析及miR-143载体构建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mountain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安徽省优良地方黄牛品种皖南黄牛和皖东黄牛、国外引进肉牛品种和牛及兼用品种西门塔尔牛为研究材料,对调控动物肌肉生成相关的候选基因生肌调节因子(MyoG)和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的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体性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同时还成功构建了牛mir-143表达及干扰载体。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MyoG基因多态及其与体性状关联分析分别以106头皖东黄牛和31头皖南黄牛血液组织DNA为材料,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MyoG基因在这两个地方牛群体中的多态性,并与皖东黄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等体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MyoG基因第1外显子466bp处发生G→C的碱基突变,该突变属同义突变。在两个牛群体中均检测到AA、AB2种基因型。皖东黄牛和皖南黄牛的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6.42%和82.76%,A基因为优势基因。皖东黄牛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606,皖南黄牛为0.3702,在该位点均处于中度多态。经过χ2适合性检验,皖东黄牛群体在该位点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0.05);皖南黄牛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2)对皖东黄牛MyoG基因多态位点与体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AA型个体的体高显著高于AB型个体(P<0.05)。而在体斜长、管围、坐骨端宽等方面呈现出AA>AB的趋势,但差异并不显著。2、MSTN基因多态及其与体性状关联分析分别以106头皖东黄牛、31头皖南黄牛、30头和牛和56头西门塔尔牛血液DNA为材料,采用PCR-SSCP法检测MSTN基因在这4个牛群体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1)MSTN基因第1外显子267bp处发生A→G的碱基突变,该突变并未引起氨基酸变化。在4个牛群体中均检测到AA、AG、GG3种基因型。AA基因型在4个牛群体中为优势基因型,皖东黄牛、皖南黄牛、和牛和西门塔尔牛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0.5755、0.6129、0.5667和0.7321。(2)分析皖东黄牛MSTN基因该位点的多态性与体尺数据的相关性发现,GG基因型个体在体高、胸围、管围、坐骨端宽和计算体重方面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1),GG基因型个体的体斜长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GG基因型个体的坐骨端宽显著高于AG型个体(P<0.05);AG基因型个体的胸围、管围、管围指数和计算体重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1),AG基因型个体的体高、体斜长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因此可以将MSTN基因位点多态性作为皖东黄牛体性状等肉用性能的标记辅助候选基因。3、牛Mir-143载体的构建根据miRBase数据库提供的mir-143成熟体序列分别设计并合成2对互补oligoDNA,用载体构建试剂盒进行重组克隆,比对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表达载体pcDNA6.2-143a和干扰载体pcDNA6.2-143b。通过Gateway技术对上述质粒进行重组,成功构建了mir-143慢病毒载体pLenti6.3-143a 和 pLenti6.3-143b,将构建的慢病毒载体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病毒,收集病毒原液,通过滴度测定,表达载体Plenti6.3-143a的滴度为6.5×108TU/ml,干扰载体P Ienti6.3-143b的滴度为7.5×108TU/ml。本研究结果为肉牛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为深入研究地方肉牛品种优异性状形成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为地方黄牛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新孢子虫病(neosporosis)是由犬新孢子虫(Neospora caninum)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的原虫病。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广泛,主要临床症状是引起孕畜流产、死胎、弱胎,给养殖业带来经济损失
目前,CMF设计在家电制造领域的作用日益突出.材料是CMF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家电厂CMF设计灵感很多来自材料.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材料,家电厂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设想,而具体落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