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门罗主义到门户开放——美国近代扩张政策的演变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20032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扩张一直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实质和目的,但考虑到自身的实力,美国早期的外交政策带有孤立主义色彩,特别是十九世纪初,美国还是个相对弱小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刚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正是大力发展时期。经济和军事实力相对较弱,政治上,资产阶级政权处于建立和巩固阶段,所以外交政策上尽量避免卷入欧洲大国的纷争之中。但是由于美国同欧洲大陆的天然文化、经济联系,很难完全置身事外。十九世纪,西班牙在拉丁美洲许多地区的殖民地统治开始土崩瓦解,一系列国家获得独立。这些新兴的独立国家面临着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国从新控制的危险,美国害怕它们脱离西班牙后归入英法等国之手,从而影响美国在拉美经济的发展和扩张政策的实行,美国统治阶级对当时形势的有利的分析最终促成了门罗宣言的发表,即门罗主义的产生。   门罗宣言大致包括三大原则:第一,不再殖民原则;第二,不干涉原则;第三,美洲体系原则。这些原则成为了美国对拉美扩张政策的基石。随着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渐渐提升,国内一些特殊利益集团已不再满足于对美洲大陆的扩张,他们需要更广阔的市场来刺激资本主义经济的更大发展。同时美国传统的文化观--“天命之说”也为美国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理论依据。于是美国便假借“缅因号”事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美西战争,开始向太平洋远东地区的中国伸出他扩张的魔手,提出了机会均沾的门户开放政策,来扩大它的扩张步伐,从而确立了美国海外扩张政策。   美国分别于1899年9月和1900年的7月颁布了两次门户开放的照会,一再强调美国无意占领中国的领土。相反,保护中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完整是门户开放政策实行的前提条件。美国提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的门户开放政策其实质是,美国想保护中国的市场对其开放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国在中国商业利益。   从门罗主义到门户开放的演变,将美国的扩张政策从大陆转向了海外。门罗主义实现了美国独霸美洲的意图,完成了从“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到“美洲是美国的美洲”的转变。而门户开放则为列强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分配建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国际约束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列强之间的矛盾纠葛,稳定了远东的局势,保护了美国在华的最大商业利益。无论是门罗主义还是门户开放政策,都是服务于一个主题--扩张--追求美国国家利益最大化。最终确定了美国对世界的领导和霸主地位。
其他文献
1947年,印度终于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国家地位。但风起云涌的冷战局势让印度望而却步。为了获得民族经济发展的自由空间,孱弱的印度选择不结盟作为其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这
岳石文化是广泛分布于海岱地区、时代约相当于夏商时期的一支考古学文化。讨论岳石文化发生、发展、消亡过程中向其分布区以南的文化传播和对其南方地区诸考古学文化的影响,势
学位
1895年至1920年初,是中国思想文化从传统过渡到现代、承先启后的“转型时代”。其中,五四时期又是转型时代的高潮。从思想内容的变化上看,转型时代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在于价值取向
史料的匮乏曾长期限制着学者对孙吴历史的研究。走马楼吴简的出土,为我们全面、深入地研究孙吴历史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资料。本文以走马楼吴简为研究对象,以身份和秩序的关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