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性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将“综合与应用”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板块列出,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大教学板块并列。同时,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包含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联系实际生活和数学知识的一个纽带,应用性问题的教学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地位越发的重要和明显。本文笔者首先运用应用性问题综合难度分析模型对上海市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的应用性问题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和比较。在纵向水平上,笔者对“数与代数”、“概率与统计”、“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四个教学模块中的应用性问题进行难度分析。在横向水平上,笔者对每个教学模块的章首语、导入部分、例题和习题部分中的应用性问题进行难度分析,并在后续的分析结果中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紧接着笔者在代课学校选取10位表现出应用性问题解题困难的学生进行结构性访谈,从而将这部分学生出现的解题困难归因于:一、教师在应用性问题的教学上较为沉闷,缺乏学习的兴趣;二、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会出现莫名紧张的情绪;三、初中的应用性问题相对于小学的应用题难度有所提升,他们在适应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四、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很难理解应用性问题中的情景;通过对以上四点原因的仔细分析,结合上海市初中数学教课书中应用性问题的难度分析结果及一系列的文献研究,笔者相应的提出了有关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教学的五点教学策略:一、有效使用数学教科书中的应用性问题;二、结合实际背景,与学生探讨应用性问题;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克服解题障碍;四、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开发和间接经验的传授;五、提升教师专业水准,挖掘身边的数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