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花(Prunus mume)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在我国分布广泛,但能适应华南地区的梅花品种极少,因此选育耐热性强的梅花品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抗热梅花的杂交育种、梅花播种繁殖、胚培养、梅花幼苗耐热性比较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培育抗热梅花新品种和优化梅花播种育苗技术,同时为梅花抗热育种的早期鉴定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为了育出耐热性强的梅花品种,进行了梅花种系间杂交,共有17个杂交组合,授粉朵数共为5523朵,共收获种子227粒,最终获得32株杂交苗;梅和李远缘杂交获得3株杂交苗。2.为了提高杂交种子的出苗率,以‘香瑞白’梅和‘美人’梅天然授粉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赤霉素(GA3)和层积处理对其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质量浓度为150、300mg·L-1GA3对‘香瑞白’梅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并结合90d低温层积,种子发芽率最高,可达30%;去内果皮处理和全黑暗处理均能提高‘香瑞白’梅种子的发芽率,而且全黑暗处理能显著提前‘香瑞白’梅种子的初萌期;GA3处理和低温层积相结合能使‘美人’梅种子发芽,但发芽率极低,仅为0.61%。3.为了促使‘美人’梅种子顺利发芽,以‘美人’梅种子为胚培养材料,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美人’梅胚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美人’梅胚获得较高的发芽率需要在0-4℃低温下处理90d;适合‘美人’梅胚萌芽和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White和MS培养基;‘美人’梅组培苗移栽的最佳培养基为WPM+0.2mg/L IBA+2.0mg/L6-BA培养基。4.通过电导率法结合Logistic方程测定了49个一年生梅花幼苗的半致死温度,并通过聚类分析将试验材料分为耐热性强、耐热性中等和耐热性弱三个等级的个体,分别占杂交苗总数的40.6%、34.4%和25%。而且,耐热性均强于双亲的个体达到杂交苗总数的59.4%,由此说明传统的杂交试验在梅花抗热育种中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