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现象学视域下虚拟实在的审美分析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young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虚拟实在,即基于计算机技术创建的具有交互性、沉浸性和构想性特征的虚拟环境。借助各种传感设备把用户带入虚拟环境中,通过综合性感知方式使用户获得身临其境的真实感。然而,虚拟实在模糊了真实与虚拟之间的边界,虚拟实在的真实性问题引起了哲学家、技术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论。在此,本研究沿着海德格尔追问技术之本质是艺术的思路来探索虚拟实在的真实性这一问题,从虚拟实在以感性直观方式展现包含于此在生存方式之中的多重存在现象出发,论证虚拟实在的本质为艺术现象从而使其归属于审美经验范畴。通过重释海德格尔现象学中的审美经验范畴内涵,运用审美经验范畴之多重维度来解释虚拟实在就为深入探索虚拟实在提供可能路径。借助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在追溯审美经验范畴的发展历程中分析审美经验范畴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阐明基于海德格尔现象学所阐释的审美经验概念对传统审美经验范畴的继承和扩展。古希腊早期哲学家在艺术摹仿论中提出审美经验是低级的感性认识活动。至18世纪中期,美学作为一门研究感性经验的系统科学从哲学领域中独立出来,受到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审美经验范畴既等同于感性认知活动,同时指涉先验的感性知觉能力。胡塞尔根据意向性理论把审美经验范畴还原为审美知觉现象,使审美经验作为感性意识活动扩展到范畴直观领域。在继承胡塞尔现象学的基础上,海德格尔从追问存在现象出发,把审美经验之明见性归于生成之存在的明见化,对应此在对存在现象的多重理解赋予审美经验以具身、情感和叙事三重解释维度,即审美经验分别呈现为人之具身性存在方式中身体与空间之相互建构关系;情感现象指向整体性世界现象并在整体性世界现象中得到规定的相互建构关系;以及审美经验展现为以“对话”和“命名”方式参与整体性世界构建的艺术实践活动。通过比较分析方法,从技术外在主义和技术现象学进路对虚拟实在的概念进行解析。早期沿着仿真技术发展的虚拟实在被视为基于计算机技术生成的人工仿真环境,但这一概念难以涵盖当前虚拟实在所呈现的多元化研究方向。从虚拟实在的发展历程来看,虚拟实在技术专家与艺术家的合作推动了虚拟实在的发展,艺术家提出感知实在、赛博空间等概念体现在身体感知层面上对虚拟实在的认识。通过追溯虚拟实在的哲学意义,解析哲学思想中真实性和可能性概念,基于真实性和可能性的关系归纳虚拟实在的三重含义:一是由观念构成的理念世界;二是基于数学运算生成的仿真环境;三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生成的感知空间。第三种虚拟实在含义指向虚拟实在的现象学分析。传统理性主义的二元论结构造成了虚拟实在的真实性立足于主观经验的客观性这一两重性悖论上,使技术专家与艺术家们长期处于两种对立的立场中。在胡塞尔现象学视域下,虚拟实在的实在性被置于身体行为和感知之同一性上,悬置了虚拟实在的真实性问题。沿着海德格尔现象学追问技术本质的路径,分别从存在者、存在者之存在以及存在三个层面考察虚拟实在,阐明虚拟实在的本质是以感性直观方式揭示无蔽之存在的艺术现象。沿着海德格尔的思路,以归属于存在之生成的审美经验范畴为起点,运用审美经验范畴之三重维度对虚拟实在做出系统解释。基于人之具身性存在方式领会的身体与空间之相互构建关系,虚拟实在呈现为身体感知-行为和虚拟技术系统结合起来共同参与组织空间的具身现象,具身化虚拟实在还原为切近去远和定向定位两种基本感知活动。具身化虚拟实在具有身体感知-行为与技术相互契合的审美特征,展开为一系列技术围绕用户的感知-行为方式组建自身的过程。基于人之情感性存在方式领会的情感与世界相互构建关系,虚拟实在作为情感表达的场所指向两重性虚拟实在现象,即一方面虚拟实在的情感化带来人机共在的整体化现象,一方面在虚无之境显现中虚拟实在成为超越现实的可能世界;两重虚拟实在共同显现出情感与技术相互建构的审美特征。叙事维度源于人之时间性存在方式所揭示语言和空间之间相互构建关系,作为语言现象的虚拟实在包含以“对话”和“命名”方式展现虚拟实在解构过程。虚拟实在解构呈现出语言与技术相互建构的审美特征,凭借生成的语言重新规定虚拟实在的形态、场所和尺度。虚拟实在的审美分析不仅深化了审美经验中的多重存在现象,而且揭示了审美经验范畴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重新阐释存在即自然的内涵,构建基于和谐统一性的审美经验理论。根据“上手状态”还原身体性生存为工具性行为,工具性行为所组建的具身现象包含原初的主客体尚未分化的审美状态;区分感知层面上的情绪与人之有限性所规定的基本情态之差异,指出后者包含超越现实约束的整体性审美状态;语言现象在两重虚拟实在之相互转化过程呈现出对立统一性的审美状态。另一方面,基于海德格尔思想的审美经验范畴之局限性包括:具身现象所展现的审美经验设置身体感知和行为方式;情感现象带来的非现实且整体性的审美经验难以克服出离身体的虚无感;语言现象包含建立和保存一个世界的艺术实践活动缺失了道德规范的约束。根据存在即自然有机体,基于和谐统一性的审美经验理论包括:消弭存在者之差异的审美知觉适应于事件发展的和谐统一性;消弭存在者与存在者存在之差异的审美情感适应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性;消弭存在者与存在差异的审美经验要求道德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和谐统一性。总之,基于和谐统一性的审美经验理论为虚拟实在向着重建人与自然之和谐共在关系指明方向。
其他文献
佛山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屋盖为大跨钢管桁架结构体系,跨长98m,总质量约为2500t,采用高空散拼施工。为确保结构由支承体系受力转变为自承力,通过在钢结构安装、焊接过程中分
为了考察自主设计的新型板式旋转填料床压降特性,以空气-水为实验体系,考察了转速、液量、气量、径向板数和周向板数对新型板式填料床压降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气量是影
目的:通过观察健脾益肾方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脾肾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脾肾两虚型)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免疫功能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
目的:探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ALHL)的临床特点及激素联合五苓散等治疗ALHL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9-2013.12的ALHL患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系统体格检查和完善的听力学
<正>2005年初新兴铸管集团公司为寻求机械制造业在集团内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进行了战略重组,成立了邯郸新兴重型机械有限公司,重机公司围绕加快发展制定了"技术创新兴企,
会议
目的:通过自拟方“健脾平肝散”与口服西药泰必利片(英文名:Tiapride Hydrochloride Tablets,简称THT)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疗效对比研究,评价自拟健脾平肝散的临床疗效和
墓志是记录死者姓名、生平的墓葬用品。从汉末魏晋到如今,墓志的形制和埋葬位置也不断的变化。但是墓志在记录死者生平、反映死者所处年代的史料价值依旧没有改变。对于墓志
库区边坡坍塌、变形破坏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山区峡谷型水库,由于库区狭长,滑坡点多面广,给水库的正常运用带来了极大影响,同时也给库岸工程设施(如公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应用的日益增多,应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大量的移动应用,移动用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应用,开发者也需要花费高昂的推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