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所含的各类型化学成分是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明确中药的化学成分对于中药的药效物质研究起着关键作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有利于发现中药中具有药理作用的成分群,明确中药的有效成分,从而能保证中药临床应用的有效,推动中药的现代化进程。本文从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分析,体外活性筛选,到体内代谢展开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论文选取了乌檀和泽泻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的提取分离方法和液质联用技术,分离分析了乌檀所含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和泽泻所含的萜类化学成分;对乌檀中生物碱的质谱裂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对乌檀和泽泻的药理活性进行了筛选,初步探索了泽泻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和组织分布情况。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综合运用ESI-MS、NMR等波谱学方法,从鸟檀70%乙醇的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这6个化合物均为p-卡波林碱类吲哚类生物碱,其中19-O-methylangustoline, angustine,3,14-dihydroangustine为首次从乌檀中分离得到,19-O-methylangustoline为首次从茜草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angustoline, angustine和3,14-dihydroangustoline具有弱的抗氧化活性。2、采用了ESI-MSn, HPLC-ESI-MSn和HPLC-TOF/MS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了乌檀提取物中的吲哚类生物碱。对分离得到的6个对照品进行ESI-MS直接进样分析,首次推导了该种类型吲哚类生物碱的质谱裂解规律,发现此类型的吲哚生物碱结构的稳定性受D-环饱和度的影响。根据此规律并结合文献报道,共鉴定或推测了乌檀提取物中的10个吲哚和1个吲哚里西啶环类生物碱成分。3、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综合运用ESI-MS、NMR等波谱学方法,从泽泻70%乙醇的提取浸膏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1个为首次发现的新化合物,命名为11,24-dihydroxy-alsol H.这11个化合物,1个为倍半萜类,其它10个均为原萜烷型成分。采用了ESI-MSn技术总结归纳了原萜烷型三萜类成分的质谱裂解规律。4、分别采用细胞模型和酶模型从不同的机制对泽泻醇提物的降糖药理活性进行了研究。细胞系模型采用了3T3-L1前脂肪细胞系模型,研究了泽泻醇提物的降糖和降脂活性。研究表明在3T3-L1诱导试验中,泽泻醇提物及其3个化合物能够增加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证明泽泻醇提物能够提高3T3-L1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同时通过对红油O染色结果的测定表明,泽泻醇提物及其3个化合物在增加3T3-L1细胞对葡萄糖消耗的同时不增加脂肪的生成,从而避免了罗格列酮类药物的副作用。实验发现化合物alisol A-24-aceate能与3T3-L1脂肪细胞结合,推测为可能的潜在的活性成分。酶模型采用了a-糖苷酶模型,以阿卡波糖为对照组,研究表明泽泻醇提物及其3个化合物能对α-糖苷酶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从而产生降糖作用。5、采用HPLC-tQMS分析技术,建立了大鼠血浆及组织中alisol A、alisol A-24-aceate、16-oxalisol A和alisol F4个萜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了泽泻醇提物中所含的主要萜类成分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研究结果显示,泽泻醇提物中的主要成分在血浆代谢过程中会出现双峰现象,其主要分布在肝、肌肉、肾组织中,表明这些器官和组织是泽泻药效物质作用及累积的主要部位。这4个成分在体内的消除过程快,表明其在大鼠体内不会大量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