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互动语言学背景下,基于虚词“要不”“还是”“不如”和“最好”共同的建议功能,从说话人视角系统比较四者在表达过程中的用法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词汇化、语义和语用动因方面深入阐释四者语用差异的内在理据。因此,本文对建议类虚词“要不/还是/不如/最好”的用法比较研究主要分为5个部分,包括绪论,3章正文和结论。具体内容如下:第1章为绪论。介绍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对象及目的、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本章的重点为研究综述,我们将介绍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并说明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学者们对虚词“要不/还是/不如/最好”的研究基本是从传统句法、语义、语用、词汇化、语法化等角度的个案研究,缺少对四者建议义的系统比较研究。第2章为建议类虚词“要不/还是/不如/最好”的用法差异。这一章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从说话人视角来看,四者的建议用法在言者关注度、言者主观性和言者态度立场三个层面存在差异。在言者关注度层面,言者根据交际过程中对听说双方的不同关注度选择四者;“要不”对应言者对听者的高关注度,“最好”对应言者对自身的高关注度,“还是/不如”对应言者对听说双方基本相等的关注度。在言者主观性层面,四者所体现的言者主观性差异从它们所在句子的形式差异可以找到依据,由此最终确定四者的主观性程度由弱到强表现为:“要不”<“还是”<“不如”<“最好”。在言者态度立场层面,四者所体现的言者对建议内容的主观态度不同:“要不”体现不确信,“还是”体现坚持,“不如”体现肯定相对优势性,“最好”体现强调绝对优势性。第3章为建议类虚词“要不/还是/不如/最好”用法差异的语言内因。四者共时的建议用法差异根源于各自词汇化和共时语义差异。由于各自的构成成分不同,词汇化类型不同,逐渐演变为各自不同的表达效果,并且体现在各个语义层面中。四者不同的词汇化过程,也体现了四种不同的建议途径。第4章为建议类虚词“要不/还是/不如/最好”用法差异的语用外因。在互动语言学背景下,我们从语言外部分析影响四者建议用法差异的语用因素主要有3种:人际关系、认识状态和受话人设计。第5章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