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氟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人体骨骼、牙齿等硬组织的生长发育具有重大的意义,而长期大量饮用氟含量高的茶叶会对人体造成毒害。本文通过茶园实地调查研究和实验室内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1)全国各地市售成品茶产品的氟含量状况;(2)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和茶叶的氟含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3)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土壤酸化过程中土壤水溶性氟的溶出规律;(4)茶叶氟安全限量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以便在了解我国目前茶产品氟含量状况的基础上,寻求有效的降氟措施,针对性地降低高氟茶叶的氟含量,将其控制在不对人体产生显著危害的水平之内,并探讨茶叶的氟安全限量,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茶叶氟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收集国内市场上出售的124个茶叶和19个茶饮料样品,进行氟含量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市售茶叶氟含量水平状况参差不齐,变动范围较大,有部分茶叶样品的氟含量有超标的现象。不同品种、不同等级、不同地区的茶叶氟含量都有差别。江苏产地的市售茶叶氟含量总体状况良好,仅有个别茶园生产的茶叶氟含量接近国外限量标准。此外,市场出售的茶饮料产品的氟含量水平不容乐观,参照我国饮用水标准,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产品合格;若参照美国的瓶装水及饮料中每升所含氟化物标准,有21.6%的样品不合格。 氟在茶树各部位的分布规律,按照其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老叶>侧茎>新叶>主茎>主根>侧根,老叶氟含量远远高于新叶,表明茶叶具有强烈富集氟的特性。检测的所有老叶氟含量全部超过国内外限量标准,个别茶园的新叶氟含量超过国外标准。茶叶氟含量随着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和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随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但是这种增加或下降的趋势均不显著。土壤水溶性氟含量随着土壤pH和粘粒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随着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大而减小,但相关性达不到显著水平。 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的结果表明,茶园土壤的pH值在4.0以上(茶树正常生长的pH范围之内)时,土壤氟的溶出情况随pH的变化并不明显;当土壤酸化到一定程度,即土壤pH低于某一值时(4.0左右),土壤水溶性氟含量随着土壤pH的降低而增加,达到极显著相关关系。可见,近年来江苏茶园土壤酸化现象日趋严重,不仅对茶树的正常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而且会导致土壤中氟的溶出,使土壤水溶性氟含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