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对人的科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物理教材必须适应新世纪的要求。2003年,全国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使中国中等物理教育改革的一个里程碑。分析我国高中物理教材的历史发展,对中学物理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顺利实施物理新课程,用好新教材有极大的帮助。本论文在课改的理论基础上,阐述了课程标准的概念和内涵。同时,本论文对1978年以来,我国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各个时期教材的主要特点,寻找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探索教材变化的整体趋势,本论文还对2003年课程标准与2002年教学大纲进行了比较,在这个基础上,结合物理课程标准,以必修部分为例,从结构体系、循序渐进、呈现方式、语言和图文等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新教材。本论文在结构体系方面,将新旧教材作了对比,发现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在循序渐进方面,又从矢量的教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两个方面分析了新教材在知识上是如何安排上;而对于新教材在科学方法的呈现方式上,从几个特例上做了一些分析。新教材注重了学生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了物理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生产以及社会的联系,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培养目标。本论文在第四章以牛顿第一、第二定律为例,通过新旧教材不同的教学案例的比较,指出新课改是如何体现课改理念的,并比较新课标下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挑战,论文在最后对对教师应如何适应新课程的新教材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物理教师更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供有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