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胃癌淋巴转移模型建立及高转移胃癌细胞株筛选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727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的裸鼠足垫淋巴转移模型;筛选高转移性细胞株。方法:将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悬液注射至裸鼠足垫皮下,观察裸鼠足垫成瘤情况。在第5周处死裸鼠,取胭窝、腹股沟转移性淋巴结,行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随后用转移性淋巴结做原代培养,获取新细胞株。通过PCR、western blot、划痕试验、侵袭试验等对比原细胞株和新获取细胞株之间生物学行为差异。结果:裸鼠足垫接种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第1周即可见肿瘤生长,5周后8只裸鼠足垫均见肿瘤生长,成瘤率100%,胭窝、腹股沟淋巴结病理示有不同程度肿瘤转移,免疫组化结果提示,转移性淋巴结内胃癌侵袭、转移相关蛋白CD44v6、EpCAM强表达。对转移性淋巴结做原代培养,成功获取新细胞株(命名为SGC-L),通过体外试验,证实SGC-L在肿瘤迁移、侵袭、转移的能力显著强于原种植细胞株SGC-7901。结论:建立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裸鼠足垫转移模型,操作简单,成瘤率高,淋巴转移率高,转移规律集中,可重复性好。该移模型的成功构建为研究胃癌淋巴转移机制和药物治疗评估建立良好基础。高转移细胞株的获取,为胃癌淋巴转移机制研究提供新的试验细胞株,为探索新的治疗模式途径提供有利工具。
其他文献
立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ickettsii)是一种严格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菌,为落基山斑点热(Rocky Mountain Spotted Fever,RMSF)的病原体。RMSF在自然界主要通过蜱叮咬而传播,在人
第一章早期培养对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s)遗传稳定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目的:既往的研究发现在长期培养的hESCs(>P30)中会发生一些遗传和表观遗传的改变,然而,对于P30以前是否也发
介绍同情心疲乏研究现状,总结同情心疲乏测量工具及应对措施,以期强调关注肿瘤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的重要性,为各医院管理部门重视肿瘤科护士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介绍全球胜任力和全球健康的概念与内涵,探索在中医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条件和师资培养方面融入全球胜任力概念的具体路径与策略。在护士地
麻疹病毒囊膜蛋白由血凝素蛋白(MV-H)和融合蛋白(MV-F)组成,它与易感细胞表面上的病毒受体蛋白结合介导了麻疹病毒的侵染。尽管麻疹病毒囊膜蛋白能诱使麻疹感染患者出现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