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多数。庞大的农村人口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长期分割的城乡二元对立结构,使得城乡居民之间在公共资源的占有,社会地位等方面都不平衡。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些都阻碍了城乡居民间的社会融合,成为现代化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对城乡居民关系状况的研究,大量的学者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各个学科进行了研究,但是基本上都是围绕城乡居民的收入、社保、健康等方面,很少涉及微观的城乡居民的关系状况。本研究以2011年全国性的大型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别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双向度的角度分析这两个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并主要从刻板印象角度探讨了其与城乡居民社会距离的关系,以此来了解城乡居民的关系状况。对城乡居民的社会距离的研究,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推进。第一,结合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和反转距离量表,从城乡居民的双向度比较了城乡居民的社会距离。第二,运用全国性的大型调查数据,可以从整体上,全面的了解我国的城乡居民社会距离状况,弥补了以往样本量小,调查区域狭小等问题。第三,从刻板印象角度深入分析了对社会距离的影响,丰富了学界对社会距离影响因素的研究。本研究发现,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对彼此的社会距离是有差异的。首先,农村居民对城市居民的平均社会距离要大于城市居民对农村居民的平均社会距离。在社会距离量表的结构上,城乡居民也表现出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农村居民对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量表的结构强度应该是成为邻居、成为亲密朋友、一起工作、结成亲家、聊天的社会距离趋强性变化。而城市居民对农村居民社会距离量表的结构强度是从聊天、一起工作、成为邻居、成为亲密朋友到结成亲家的趋强性变化。另外,以往对社会距离影响因素主要从社会地位、空间位置、文化差异等方面来进行研究,很少有研究从刻板印象的角度来深入研究其对社会距离的影响。而本文正是从城乡居民的刻板印象角度来探讨其对社会距离的影响。研究发现,城乡居民的刻板印象与城乡居民的社会距离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具体表现在为:城市居民对农村居民的刻板印象越是积极,则与农村居民的社会距离越小;城市居民对农村居民的刻板印象越是消极,则与农村居民的社会距离越大。农村居民对城市居民的刻板印象越是积极,则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越小;农村居民对城市居民的刻板印象越是消极,则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距离越大。另外,为了更好的分析刻板印象与社会距离的关系,把以往研究中会对社会距离产生影响的社会经济、人口特征也做了分析,结果发现,社会经济假设和人口特征假设在本文中都得到了部分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