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信息时代参与式行政的制度供给进行了探讨。20世纪50年代末,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的地位。信息时代,构建一种有质量的公共生活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双重需要。当代中国正向重视公众参与的民主行政的时代迈进,公共生活中可以观察到构建政府与公众上下结合的参与式行政的动力。从政府角度看,参与式行政可以有效推进政府治理,构建互动合作的政府与社会关系,为重建公共权力的权威提供新的社会资源。在行政立法和行政决策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参与式行政制度,不仅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切实保障,更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赢得广大民众的更广泛支持。从社会公众角度看,参与式行政有利于促进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对话与合作,实现政府与公众的博弈,促进社会公平。实际上,现代政府对利益关系的整合过程,就是引导不同利益群体在利益博弈中实现妥协和均衡的过程,而利益均衡制度恰恰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制度供需均衡是制度供给满足制度需要的均衡点,中央政府的制度供给满足地方政府、微观主体的制度需求;地方政府制度供给满足微观主体的制度需求,在制度均衡时不存在制度供给不足,也不存在制度供给过剩的现象。参与式行政的社会需求需要制度供给的回应。从这一意义而言,信息时代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公众参与的问题,而是如何提供有效的制度来满足参与需求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参与式行政成为一个时代的需求,制度变革对此种需求的回应必须是一种有效的、有意义的制度供给,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公众的积极有效参与。信息时代参与式行政应该是一种富有意义的参与,而不是形式或仪式,更不是为了参与而参与。参与式行政的核心应该是——构建一种权力与权利的制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