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庞大的中小微企业群体和数亿征信记录不佳的个人难以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取信贷服务,融资成本昂贵、交易手续复杂等难题一直掣肘着普惠金融政策全面落地的进程。以新兴技术为驱动的金融科技催生出多类新型金融业态,网络借贷作为其中的典型模式之一,已从最初的野蛮生长逐步发展为规范化运营。通过信用认证及信息披露机制,网络借贷平台发挥了信息聚集及传递的信息中介功能。在诸多类型的信息中,借款人提供的借款陈述文本是一类重要的软信息,包含了借款人的信用品质和社会认知等质量信号,从而影响贷款人的投资决策。本文以目前国内发展最快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人人贷”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爬虫和人工收集的方法采集了平台数据并以2010年5月至2016年12月的388522条借款标的信息作为研究样本。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本文主要对以下五个问题进行探究:第一,在信息中介无法保障内容真实性的前提下,描述性文本中各类词语发出的信号是否能有效缓解长尾群体的融资困难?第二,借款人的人口特征如何影响词语信号对贷款人决策的作用机制?第三,声誉作为借款人的另一类重要软信息,在借贷平台对长尾群体信息的聚集和传递等过程中如何影响词语信号作用的发挥?第四,借款人可验证硬信息与描述性文本中的词语信号在缓解长尾群体融资约束过程是否具有交互影响?第五,词语的信号作用能否有效抑制交易价格扭曲并提高借贷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基于中文分词和大数据样本的实证结果表明:首先,我国网络借贷描述性文本中各类词语比重发出的信号对贷款人的投资决策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积极类词语和金融类词语比重与借款成功率呈正相关,消极类词语、强语气词语和弱语气词语比重与借款成功率呈负向相关关系;其次,不同性别、学历和收入水平的借款人提供的描述性文本中词语信号对贷款人行为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而年龄差异基本不影响词语信号作用的发挥;再次,考虑借款人声誉和可验证硬信息对词语信号的调节作用,本文发现借款人的声誉信息对词语信号有明显的替代作用,而借款人硬信息对词语的信号作用存在削弱效应,且硬信息与词语信号在借款成本分担中承担了不同的角色;最后,借款描述中各类词语发出的质量信号对投资者决策的作用是部分有效的,具体而言,金融类词语发出的信号有效且被投资者正确识别,强语气词语比重发出的信号同样有效却未被投资者准确识别,其他类别词语并不是借款人优质信用水平的有效质量信号。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本文对P2P网络借贷的借款人、投资人和P2P中介平台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以期促进网络借贷的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