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致死性肿胀毒素(Cytolethal distendin toxin,CDT)是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一种毒素蛋白,是革兰氏阴性菌的重要毒力因子。目前的研究发现大肠杆菌、志贺氏菌、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肝螺杆菌、杜氏嗜血杆菌的部分菌株可产生CDT。它的主要作用是能够破坏增殖与非增殖细胞的DNA双螺旋结构,导致DNA双链断裂,造成DNA损伤,激活细胞周期检查点将细胞周期不可逆地阻断在G1或G2期,致使细胞肿胀、死亡。编码该毒素的基因是由三个邻近的排列成簇的基因(cdt-A、cdt-B和cdt-C)组成。不同种的cdtA、B、C具有同源性。在大肠杆菌中已发现五种cdt基因变种,分别为cdt-Ⅰ、cdt-Ⅱ、cdt-Ⅲ、cdt-Ⅳ、cdt-Ⅴ。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以及核苷酸序列测定的方法,检测大肠杆菌细胞致死性肿胀毒素基因在我国大肠杆菌、志贺氏菌以及部分肠杆菌科细菌中的流行病学分布情况。根据五种cdt基因B亚单位的同源保守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在43株志贺氏菌标准株中发现4株菌,在80株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强毒力岛(high pathogenicity island,HPI)的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中有5株菌含有大肠杆菌cdt基因,未能在沙门氏菌、各类致泻性大肠杆菌、泌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普罗菲登斯菌、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摩根氏菌、聚团肠杆菌中发现该毒素基因的存在。采用分别针对于五种大肠杆菌cdt基因B亚单位的特异性分型引物,确认9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