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屋顶的径流控制与灌溉管理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屋顶通过植被和土壤层的蓄滞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产流时间,减少城市径流。绿色屋顶的径流控制作用已被研究证实,但是其在连续降雨条件下的径流控制作用却鲜有研究。另一方面,由于绿色屋顶的特殊结构,植物在屋顶接受阳光的直射,蒸发量增加,所以绿色屋顶旱季的维护需要浇灌,消耗大量水资源,然而在传统的绿色屋顶设计和维护中,缺乏对绿色屋顶灌溉方案及其效果的分析,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或者由于缺水致使屋顶植物生长受阻。绿色屋顶降雨期的径流控制效果会影响它干旱期的灌溉需水量,同时,干旱期的灌溉方式又会影响雨前土壤的含水量,进而影响到它的径流控制效果,所以绿色屋顶的径流控制和灌溉管理是相互影响的,研究绿色屋顶的径流控制与灌溉管理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深圳的气象条件为例,设计了4个2m*2m*0.3m的绿色屋顶实验框进行了实验,对绿色屋顶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包括降雨期、干旱期和灌溉之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同时监测了2013年6月到7月11场降雨的径流量。根据绿色屋顶的结构特征,本文将绿色屋顶系统概化为植被土壤层模块和蓄水层模块。植被土壤层模块采用HYDRUS-1D模型进行模拟,HYDRUS-1D模型通过求解Richards方程模拟土壤中的一维变饱和水流运动,不仅能模拟降雨过程中的产流过程,而且能够模拟干旱期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蓄水层模型参考静水面的蒸发模型。将植被土壤层模块和蓄水层模块进行耦合,蓄水层蒸发进入土壤层的水分假设为降雨量,输入HYDRUS-1D模型进行计算,经过多次迭代计算后,模型输出的径流量趋于稳定。运用耦合模型可以模拟绿色屋顶的径流控制,将灌溉假设为降雨后,可以模拟分析灌溉管理的效果。基于实测的土壤含水率和径流量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  本文应用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降雨间隔和连续降雨条件下绿色屋顶的径流控制效果,还分析了土层厚度(50mm到400mm)、土壤类型(壤土、壤沙土、沙壤土、沙土和本实验土壤)和蓄水层厚度(0mm到100mm)对绿色屋顶径流控制效果的影响;另一方面,以灌溉水量、缺水天数和灌溉次数为控制目标,分析了每次定量浇灌10mm深度的水、每次浇灌至田间持水量和每次浇灌至饱和含水量等灌溉管理方式的有效性,讨论了绿色屋顶径流控制作用与灌溉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1)绿色屋顶的径流消减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减小;降雨历时对绿色屋顶的径流控制作用影响较小,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绿色屋顶的径流消减率基本稳定:当两场降雨的间隔时间小于2天时,绿色屋顶的径流控制效果随着间隔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然而,当间隔时间大于2天时,时间间隔的增加对径流控制的影响不大。深圳超过60%的降雨间隔都小于2天,所以降雨间隔对径流控制效果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于两场时间间隔较短的降雨,绿色屋顶对第二场降雨的径流控制效果明显下降。径流消减率随着土壤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评价的五种土壤中,壤土的径流控制效果最好,沙土的径流控制效果最差,且随着土壤层厚度的增加,径流消减率增加较缓慢。当添加蓄水层后,随着蓄水层厚度的增加,绿色屋顶的径流消减率增加。  2)以减少灌溉水量、缺水天数和灌溉次数为目标,A方案(不下雨时,每3天灌溉一次至土壤田间持水量)和B方案(不下雨时,每7天灌溉一次至土壤饱和含水率)较其他方式有效。在两种灌溉方式下,本实验土壤的灌溉水量分别为218mm和310mm,缺水天数分别为16天和15天,属于较为理想的绿色屋顶土壤。当土壤层厚度大于250mm时,绿色屋顶的灌溉水量和缺水天数基本保持稳定。以减少灌溉水量和缺水天数为目标,150mm的土壤层厚度是较为理想的选择。绿色屋顶添加蓄水层结构可以明显降低绿色屋顶的灌溉需水量和灌溉次数。比较A和B两种灌溉方式,后者的对缺水天数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因此,当绿色屋顶有蓄水层结构时,B是更为有效的灌溉管理方式。  3)以减少灌溉水量、缺水天数,增加径流消减率为目标,A、B两种灌溉管理方式的缺水天数相当,但A所需的灌溉水量较低,径流削减率较高,A是更加有效的灌溉管理方式。评价的四种土壤中,壤土所需的灌溉水量最大,径流消减率最高,同时缺水天数最少;壤沙土所需的灌溉水量最少,径流消减率最低,同时缺水天数最多。当土壤层由50mm增加到100mm时,绿色屋顶的灌溉水量增加不多,但是缺水天数明显减少,径流消减率明显增加;当土壤层厚度大于250mm时,绿色屋顶的灌溉需水量、径流控制效率和缺水天数趋于稳定。当绿色屋顶添加10mm的蓄水层后,灌溉水量显著下降,径流消减率显著升高,表明绿色屋顶添加蓄水层对绿色屋顶的灌溉和径流控制都有明显的改善。综合考虑绿色屋顶的径流控制和灌溉管理,发现绿色屋顶的灌溉管理效果较好时,其径流控制效果不一定好。  本研究为绿色屋顶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也为绿色屋顶的管理维护提供了方法支持。
其他文献
污灌及其它人类活动造成的农业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极大地威胁着农田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其对生物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广泛地关注.该文采用田间野外实验,
通过中试和生产性试验研究,该文通过工程实际,首次系统全面地研究了优质饮用水的净化组合工艺,为管道分质供水工程制水工艺的优化和运行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依据.首次系统地进行
该文研究了铝和低pH值条件对于一种绿藻,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生态毒性作用和这种藻的生理生化反应.该文的研究发现,藻的生长随着铝浓度和酸度的增强而受到越来越大
该工作通过对进口二氧化钛的认真分析,与国内TiO生产厂的认真协调,共同努力,使国产TiO在天津石化公司化纤厂几条生产线上成功得以应用.实际生产证明了国产TiO的质量已经达到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环境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因地区不同致使差异很大。各类软弱地基分布面广,区域性很强。因此,在地基加固处理时必须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 本文通过室内常规试验对福州地区淤泥及淤泥质粘土的原状土样和扰动土样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观察土样受扰动后一些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发现扰动软粘土样的含水量、孔隙比、抗剪强度指标均比原状土样低;并从软粘土的矿物成份、化学成份以及微观结构特征
以筼筜湖咸水泻湖水体为研究对象,对筼筜湖水质现状、周边污染源、底泥沉积物和淤积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其污染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水体交换量与水质变化规律之间的关
本文在真空条件下,进行了Si3N4/Ti/Cu/Ti/Si3N4的部分瞬间液相 (PTLP) 连接和Si3N4/Ti/CuNi/Cu/Ti/Si3N4的二次PTLP连接试验,测定了连接接头的室温四点弯曲强度。采用SEM、EDS
该研究共做了三部分试验:第一部分为污泥直接通电试验,比较不同的通电时间、加硫酸或加KC1对污泥中重金属的治理情况;第二部分为盆栽野芋通电试验,研究通电对植物吸收铜、锌的
烷基酚与邻苯二甲酸酯是室内环境中两类重要的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两者来源广泛、持久性强、具有多种健康效应。两类物质的儿童暴露可能产生潜在的健康风险,但目前国内相关研
莫来石陶瓷具备耐高温、耐腐蚀、密度低、抗氧化性能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较差的室温力学性能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论文在莫来石基复合材料文献调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