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AFT聚合是目前可控自由基聚合中研究热门的方向之一,非均相聚合相对于均相体系(本体、溶液)具有更多的优点(环保、反应速率快等),从而使非均相聚合成为RAFT聚合实现工业化的最佳实施方法。本论文研究了含官能团RAFT试剂存在下的苯乙烯乳液聚合、苯乙烯细乳液聚合以及氯丁二烯乳液聚合。主要内容如下:1.合成了S-丙酸-S’-(α-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TTC)、S-1-十二烷基-S’-(α,α"-二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DDAT)、二苄基三硫代碳酸酯(DBTTC)和S-苄基-S’-三甲氧基硅基丙基三硫代碳酸酯(BTPT)。并将含官能团的RAFT试剂TTC、DDAT、BTPT用于苯乙烯乳液聚合中,结果发现,含羧基的TTC和DDAT体系发生阻聚;当采用BTPT时,分子量分布可控制在2以下,分子量随转化率呈线性增长,但是在较高转化率下出现了双峰分布,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偏差较大。2.研究了不同RAFT试剂对苯乙烯细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TTC存在下所得的聚苯乙烯的数均分子量随转化率呈线性增长,分子量分布较窄,所得GPG曲线峰形对称,呈现出明显的活性聚合特征,且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比较接近。并考察了TTC浓度对St细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随着TTC浓度增大,聚合反应速率下降,聚苯乙烯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越来越接近,分子量分布(Mw/Mn)变窄。通过1H NMR分析表明,聚苯乙烯大分子末端TTC基团的保有度很高。通过测定聚合物胶乳的电导率,间接证实了羧基存在于微球表面上。通过考察水溶性引发剂(KPS和V-50)和油溶性引发剂(AIBN)对细乳液聚合体系的影响得出,不同引发剂体系的成核机理是不同的,油溶性引发剂体系以液滴成核为主,而水溶性引发剂体系中均相成核占主要作用。在TTC存在下,将NPMI与St进行细乳液共聚合,NPMI与St发生交替共聚,不仅提高了St聚合的反应速率,还可以对聚苯乙烯均聚物进行改性。3.将含官能团的RAFT试剂DSCTSPA、DDAT、BTPT以及含对称苄基的DBTTC用于CP乳液聚合中,结果发现,DBTTC调控下的CP乳液聚合具有明显的活性聚合特征,分子量分布在1.5左右。然后考察了搅拌速度、DBTTC浓度和引发剂浓度对CP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转速、减少DBTTC用量和增加引发剂用量都可以提高乳液稳定性,为工业量化生产探明了条件。通过1H NMR分析表明,DBTTC上的苄基保留在PCP分子链上。通过中试,在DBTTC调控下制得了综合性能优良的CR-244粘接型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