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关于恐怖主义的论述——美国新闻自由的困境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on_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了在美国卷入恐怖主义危机过程中,新闻自由所产生的持续影响。其中,特别批判了将恐怖主义的发展统统归咎于言论自由的论调。通过分析美国媒体关于恐怖主义者形象的多层次论述,揭露了美国新闻自由中所包含的意识形态上对穆斯林人的故意贬损。   本文对两个理论框架进行了界定,即什么是恐怖主义,以及新闻自由的概念和内涵,详细论述了伴随美国新闻自由的困境而产生的紧张环境。鉴于各研究学者对媒体是支持恐怖主义抑或反恐怖主义的激烈争论,文章考量了美国媒体的优点和过失。接下来,重点研究了美国新闻自由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恐怖主义。在具体阐述中,有如下问题值得关注:美国媒体代表的是霸权和意识形态,对政治斗争的监督功能不突出;遍布于电影、新闻、电视、书籍和因特网上的关于恐怖主义的论述有被扭曲的痕迹,在美国人和穆斯林人心中都制造了“恐怖文化”。以新葛兰西文化研究的理论为范例,对两股力量保持了积极的态度:受众解码媒体关于恐怖主义的报道的能力,以及新闻的独立性所能释放出的弱者的能量。最终,针对美国媒体在报道恐怖主义时的困境提出两条折中方案:建设一个更自由公正的媒体环境,成为东西方社会进步的主力;培养大众,包括经营领导层对媒体的认识,参与并主动解码,使媒介为反恐怖主义斗争开辟出一条良性的道路。新闻自由见证了社会力量的博弈,一方面恐怖主义者利用它为自己的行动正名,另一方面统治者们操控着它以谋取特定的政治利益。通过对反恐主义理论的批判性解读,本论文为学者们重新审视恐怖主义与美国新闻自由的关系提供了研究视角。
其他文献
作为语篇分析的核心概念,连贯一直是语言学家的研究热点。过去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分析语篇连贯的方法。本文将进一步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
后殖民主义理论集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于一身,是当今翻译研究不可忽视的学科。该理论激发我们多角度地思考文学作品,文化,政治以及经济之间的关系。该理论于20世纪80
“权势关系”与“社会性别”这两个常见的社会类别皆以“语篇”这一载体(无论是口头对话还是书面文本的形式)为媒介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完成各自的构建。在社会语言学发展的历
在经典文学作品的翻译中,重译现象十分普遍。同一个文本,往往有不同译者的不同译本;即使是同一译者,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产生出不同的译本。纵观目前有关重译的研究,大多只是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