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空间分异即地区之间旅游发展差异及其空间分布与影响,是旅游空间结构、空间影响等所有关于旅游现象和要素空间研究的基础。本文利用多种定量测度方法,结合SPSS、ARCGIS等先进软件技术对环渤海旅游空间分异演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了近年来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的经济、资源等条件及区域旅游合作进展之后,从全局和局部两方面对环渤海区域旅游空间分异演变进行了研究。全局研究结论:环渤海区域旅游重心整体向东南偏东约10°方向转移107.88km;区域旅游重心与其几何重心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移,整体上区域旅游重心有向区域几何重心靠拢趋势;京津冀板块是带动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的核心亚区域,但2008年后其核心地位有所降低;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偏态系数呈波动式下降态势,表明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的城市数逐步减少,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整体呈现出较好态势。局部研究结论:环渤海区域内多数城市旅游专业化程度提高,发展速度将快于区域平均水平,曾经的旅游欠发达城市在区域中地位日益凸显;环渤海城市群旅游层次结构趋向于“扁形正规金字塔”型,部分城市有从低级层次向高级层次跨域的趋势;在空间结构上,整体上扩散作用大于集聚作用,原有发展轴将不断的向外延伸,新发展轴不断凸显,较大规模的旅游区逐渐构建与完善。总之,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格局正趋于合理化。最后,文章对区域旅游空间分异的演变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以本底资源为基础的作用力是旅游空间分异格局形成的基础,构建了区域旅游空间分异的基本格局;市场驱动使得有资源基础形成空间格局发生演化偏移,实现了空间分异格局的部分合理化;地方资源与环境条件约束着旅游空间分异格局向某一方面的进一步演化;这些演变过程在空间上表现为集聚与扩散现象。以政策调控宏观规划、区域旅游合作为主的人为干预使旅游空间分异格局更符合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