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融合是个体在融入城市文化的过程中其心理的一种综合的状态,表现在个体能够在心理上适应城市生活,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并通过对城市居民身份的认同和归属感的建立实现城市融合的心理构建。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辅以蹲点观察和个案访谈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1)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融合现状,其中心理融合以主观幸福感、身份认同和归属感为测量指标;(2)外来务工人员心理融合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社会支持、融合策略、心理控制源对心理融合的影响力和影响机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融合水平不高。生活满意度水平中等偏下,正性情感体验和负性情感较少,归属感属于中等水平,对市民身份的认同较低,对农民身份的认同较高,而且对农民身份的认同显著高于对市民身份的认同。2、人口学变量以及收入、进城时间对心理融合有显著影响。男性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融合水平高于女性;已婚外来务工人员在心理融合的各个方面上表现更好;文化程度越高的个体心理融合水平越高;18~25岁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融合水平较其他年龄个体更低;随着时间的推进,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融合水平逐渐上升;收入越高,个体的心理融合水平越高。3、社会支持、融合策略和心理控制源对心理融合有显著影响。社会支持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观幸福感、归属感、身份认同有积极的作用。对城市文化认同越高,个体的心理融合水平越高,对农村文化的认同度越高,个体的生活满意度较高,但是心理融合的整体水平较低。整体来看,内控个体的心理融合水平较高,采用整合和同化策略的个体心理融合水平较高,采用边缘化策略的个体心理融合水平最差。4、路径分析的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城市文化认同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融合有直接的、正性的影响,农村文化认同对心理融合有直接的、负性的影响;城市生活时间、收入和心理控制源除了直接影响心理融合,还以社会支持和融合策略为中介间接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融合产生影响。研究认为,作为城市融合的主体,外来务工人员有必要增强主动融入城市的信心和决心,提升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并通过建立城市社会关系网络、加入城市正式组织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来早日实现心理融合,而城市相关组织和部门应该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生活和心理上的帮助,并加强对女性外来务工人员和适婚年龄外来务工人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