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融合现状及影响因素初探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_vis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融合是个体在融入城市文化的过程中其心理的一种综合的状态,表现在个体能够在心理上适应城市生活,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并通过对城市居民身份的认同和归属感的建立实现城市融合的心理构建。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辅以蹲点观察和个案访谈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1)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融合现状,其中心理融合以主观幸福感、身份认同和归属感为测量指标;(2)外来务工人员心理融合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社会支持、融合策略、心理控制源对心理融合的影响力和影响机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融合水平不高。生活满意度水平中等偏下,正性情感体验和负性情感较少,归属感属于中等水平,对市民身份的认同较低,对农民身份的认同较高,而且对农民身份的认同显著高于对市民身份的认同。2、人口学变量以及收入、进城时间对心理融合有显著影响。男性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融合水平高于女性;已婚外来务工人员在心理融合的各个方面上表现更好;文化程度越高的个体心理融合水平越高;18~25岁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融合水平较其他年龄个体更低;随着时间的推进,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融合水平逐渐上升;收入越高,个体的心理融合水平越高。3、社会支持、融合策略和心理控制源对心理融合有显著影响。社会支持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观幸福感、归属感、身份认同有积极的作用。对城市文化认同越高,个体的心理融合水平越高,对农村文化的认同度越高,个体的生活满意度较高,但是心理融合的整体水平较低。整体来看,内控个体的心理融合水平较高,采用整合和同化策略的个体心理融合水平较高,采用边缘化策略的个体心理融合水平最差。4、路径分析的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城市文化认同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融合有直接的、正性的影响,农村文化认同对心理融合有直接的、负性的影响;城市生活时间、收入和心理控制源除了直接影响心理融合,还以社会支持和融合策略为中介间接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融合产生影响。研究认为,作为城市融合的主体,外来务工人员有必要增强主动融入城市的信心和决心,提升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并通过建立城市社会关系网络、加入城市正式组织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来早日实现心理融合,而城市相关组织和部门应该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生活和心理上的帮助,并加强对女性外来务工人员和适婚年龄外来务工人员的关注。
其他文献
文章在对工业VOCs进行基本概述的基础上,梳理了废气中VOCs物质种类多、废气理化性质差别较大等工业VOCs排放特点,并针对工业VOCs减排控制提出了对应策略,旨在给我国工业VOCs
概略介绍了四川省红层丘陵区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风化带裂隙水的主要赋存环境、图像处理与制作方法;全面介绍了遥感解译和遥感信息计算机自动提取的方法.此项调查成果为解决
随着世界矿产资源的匮乏和贫化,选矿生产企业对选矿深度、精度的加深,物料粒度要求越来越细,特别是氧化铝生产制造的生产料浆对水力旋流器的分级效果、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
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一种企业战略,通过对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进行审查、评价,从集团高度来判断是否按照成本效益原则执行各项经济活动,通过查找经济活动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提出相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随着河南省国企改革大幕的拉开,混合所有制成为这一轮国企改革试点单位"三煤一钢"的焦点。以郑煤集团公司对所属的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