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前外侧入路(AL)与前内侧入路(AM)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2)明确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我院42例(收集时间: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经手术治疗的Pilon骨折(采用AO/OTA分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基本资料、骨折描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次数、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通过Burwell-Charnley(1965)和Tornetta等(1993)评价标准对胫骨Pilon骨折术后行放射学评价与功能评价。(Burwell-Charnley(1965):Pilon骨折复位放射学评价标准;Tornetta等(1993):Pilon骨折临床治疗结果评价标准)。结果:两组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为12个月。这两种手术入路均可治疗胫骨Pilon骨折,并且均有明显效果。(1)A组19例患者中,行前内侧手术入路切口手术时间为(108.16±9.98)min、住院时间(14.26±3.87)天、出血量(165.79±6.29)ml、手术次数(2.00±0.30)次、骨髓炎4例、切口感染7例、骨不连1例、畸形愈合1例;根据Pilon骨折复位放射学评价标准(Burwell-Charnley,1965):解剖骨位15例,复位可4例,复位差0例;根据Tornetta等(1993)Pilon骨折临床治疗结果评价标准:优10例,良6例,可2例,差1例。(2)与B组相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次数、骨不连、畸形愈合及放射学评价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骨髓炎、切口感染、功能评价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与前内侧入路在治疗胫骨Pilon骨折时,均有各自临床效果,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根据受伤情况来使用,然而,外科医生必须警惕与所有Pilon损伤模式相关的高并发症发生率。有趣的应用体会是,在手术中却发现前外侧入路很适合侧方粉碎性骨折及伴有小chaput碎骨块;而前内侧入路在治疗中对于有非常靠近内侧的大Chaput碎片嵌顿,一旦处理了嵌顿,Chaput碎片可以帮助还原内踝碎片。本研究结果证明,前内侧切口感染和骨髓炎多些,但是相对于前外侧切口复位的质量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