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导管系统将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技术相结合,在实现建筑物绿色照明的同时实现建筑物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地下建筑或背阴面建筑的照明与通风能耗,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本文设计了2中光导管自然通风模型。第一种建立的笛卡尔坐标系下,系统由集热底板,玻璃盖板,光导管组成,重点分析这种光导通风模型,从传热模型出发,分析并系统推导了系统中各部件的能量运动情况,根据各部件的能量方程,得出系统的通风量方程。第二种模型是考虑到工程实践中经常使用的圆形通风管道而建立了圆柱坐标系下的光导自然通风模型,该系统的组成由玻璃盖板和集热底板,但此系统的光导管是同轴布置在通风管道的外围。对上述两种光导自然通风系统分别进行CFD数值模拟。从模拟结果可分析得到,光照强度的变化对系统通风性能有显著影响,推荐在实际工程施工中采用日照自动追踪系统,这样可保证系统集热板采光面积不会由于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在同等条件下可使得集热板所接受到的光照强度是最大的。这对地下和半地下空间的照明和采光特别有效。对光导通风系统本身的结构进行分析得到,存在一种最优化的搭配可以使得系统所诱导的光导通风量最大。当出入口的面积比值为0.5时的系统的结构是最优化的。存在一个最优倾斜角度,系统的倾斜角度为45°时会出现最优情况。通风间隙对通风性能的影响系数要远大于倾斜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