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肽抗人卵巢癌及其机制的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荷人卵巢癌(SKOV3)裸鼠模型,研究乳源免疫调节肽(immunodulating peptide)的抑癌作用,并从细胞凋亡(Apoptosis)及相关基因bcl-2、caspase-3的表达情况等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人卵巢癌细胞株(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SKOV3)建立荷人裸鼠模型。24只BALB/cAnN-nu/nu(BALB/c Nude)近交系(Inbred strain)健康雌性裸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S)、低剂量组(PGPIPN1)、高剂量组(PGPIPN2)和5-氟尿嘧啶组(5-fu),分别用生理盐水,低剂量免疫调节肽(0.25mg/ml),高剂量免疫调节肽(0.50mg/ml),5-氟尿嘧啶(30mg/kg/d)通过腹腔注射,治疗荷人卵巢癌裸鼠,五周后处死裸鼠,测量荷瘤裸鼠的体重、瘤重、脾重,计算抑瘤率、脾指数,观察其疗效,并用流氏细胞术、HE染色、免疫组化、RT-PCR、DNA分析技术、放射免疫技术(RIA),观察乳源免疫调节肽对卵巢癌细胞抑制作用,并研究其诱导细胞凋亡等作用机制。结果1.荷人卵巢癌裸鼠经免疫调节肽治疗后出现肿瘤体积缩小,高剂量免疫调节肽抗瘤效果优于低剂量组,同时还能改善荷瘤裸鼠的体质,提高荷瘤裸鼠的生存质量,增强荷瘤鼠免疫功能。2.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对照组裸鼠血清中IGF-1明显高于免疫调节肽高低剂量组。3.组织病理学发现:免疫调节肽低剂量组可见小片状瘤细胞坏死和发生凋亡,高剂量组可见瘤细胞大片坏死和发生凋亡。4.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瘤组织中提取的DNA进行琼脂糖电泳均出现特征性DNA梯状电泳条带。5.流氏细胞仪图显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呈现明显的亚二倍凋亡峰,在对照组凋亡率为3%,在低剂量组为16%,而在高剂量组为49%。6.免疫组化和RT–PCR测定显示应用免疫调节肽治疗后,促凋亡蛋白caspase-3在高剂量组中表达最高,低剂量组次之,在对照组中最低,bcl-2则在对照组表达最高,在免疫调节肽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表达依次降低,RT-PCR半定量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相一致,表明免疫调节肽诱导的人卵巢癌细胞(SKOV3)凋亡过程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下调、caspase-3上调有关。结论免疫调节肽有明显的抑瘤效应,可诱导人卵巢癌细胞发生凋亡。血清中IGF-1含量也发生了变化。caspase-3,bcl-2凋亡相关基因可能参与了免疫调节肽诱导的人卵巢癌细胞(SKOV3)凋亡过程,免疫调节肽通过下调bcl-2基因表达,上调caspase-3基因表达等机制诱导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由于权限管理的功能在大多数软件系统中都会用到,作为一种通用功能,为了实现软件复用,争取做到高内聚低耦合,现将该功能作为独立的模块进行开发。基于以上需求,系统采取C/S结
现有本科教材对单相交流电机介绍较少,介绍三相交流电机比较多,而单相交流电机在生活中同样应用广泛。本文从理论出发论述了这两类电机的转动原理以及正反转转换原理以及比较
2016年,济南公安在“打造全国最安全城市”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全年命案破案率100%、连续6年名案全破;截至11月,已有195天零发案,4800余辆公家车115天无扒窃,刑事案件警情同
目的观察珍芪补血口服液治疗妊娠期贫血的疗效.方法 84例妊娠期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使用硫酸亚铁口服液,同时辅以维生素E以及维生素B
Hedgehog信号通路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调控细胞增殖和组织分化,大量研究表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和异常激活的Hedgehog信号通路密切相关.本文从Hedgehog信
根据轴流子午加速风机叶轮的特殊结构,对叶片和轮毂角焊缝的内部质量采用超声波进行检测。介绍了检测方法,依据超声波倾斜入射时波形转换原理,利用图解法对探头在不同位置时
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卷烟降焦减害技术的科研动态与科研新成果,重点介绍了选育并推广低焦油烟叶品种、设计和选用滤嘴、应用滤嘴通风稀释、采用高透气度的卷烟纸、掺用烟草薄片
目的:在体外,应用RNA干扰(RNAi)的方法抑制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淋巴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探讨其抑制SGC7901细胞VEGF-C表达的有效性,并筛选有效的小干扰RNA(siRNA);
由于陆海地形数据在调查程度和精度上存在较大差距,地形图件陆海联编较为困难。系统梳理了海岸带地形地貌陆海统筹的复杂程度,总结了陆海联编地形图的基本原则,探讨不同情况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体外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作用和可能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并联合5-氟尿嘧啶(5FU)体内观察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裸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