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HFU)观测真皮下微循环血管(Microcirculatory blood vessels,MBV)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595nm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s,PDL)治疗不同类型血管瘤患者的疗效与差别。病理切片HE染色、PAS染色分析不同能量595nm染料激光照射实验小鼠皮肤后的损伤程度及稳定性评估。方法1.30只昆明小鼠(Kunming mice,KM小鼠)背部备皮,每只被等分为6个激光照射野。按观察时间分为5个实验组,每组6只小鼠,分为两个亚组,每组3只,均分别接受595nm染料激光高(11J/cm2)、中(8J/cm2)、低(6J/cm2)不同能量激光照射(光斑大小7mm,脉宽1.5ms),两个亚组分别以红霉素软膏和新洁尔灭溶液涂抹创面。所有实验标本做病理切片,采用HE染色、PAS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皮肤浅表超微结构的形态改变以及损伤深度情况,了解595nm染料激光的不同能量稳定性,对比红霉素软膏营造湿润环境修复创面和常规新洁尔灭溶液涂擦创面愈合效果。2.595nm染料激光对不同类型血管瘤患者进行照射治疗,前后运用高频超声进行血流动力学数据对比分析,观察患者的恢复和治疗情况,评估该方法在不同类型血管瘤治疗中的差别。结果1.595nm染料激光照射KM小鼠背部皮肤后大体观察:随能量数值增加,表皮出血、结痂等炎症反应表现逐渐加重,A组中激光照射后皮温随能量增加较照射前明显升高,创面涂抹红霉素软膏者愈合速度较涂抹新洁尔灭溶液者快。2.激光照射后组织病理学(HE和PAS)观察结果:中能量红霉素组(8J/cm2)照射0h、24h、72h、1周、1月的损伤深度为(0.30±0.04)mm-(0.11±0.02)mm递减,高能量红霉素组(11J/cm2)照射0h、24h、72h、1周、1月的损伤深度为(0.43±0.05)mm-(0.20±0.02)mm递减;中能量新洁尔灭组(8J/cm2)照射0h、24h、72h、1周、1月的损伤深度为(0.30±0.04)mm-(0.14±0.02)mm递减,高能量新洁尔灭组(11J/cm2)照射0h、24h、72h、1周、1月的损伤深度为(0.43±0.05)mm-(0.26±0.03)mm递减,(组间差异均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激光照射皮肤后浅表组织损伤随能量加大而递增明显,低能量组对比不明显。激光损伤缺损周边组织可见炎性改变,存在零星组织凌乱区域。基底膜形态规则呈锯齿状,出现规则的损伤断裂,缺损深度随能量增加递增。3.病理切片测量损伤深度得出均数变化直方图,5个实验组组内比较,涂抹红霉素软膏者较涂抹新洁尔溶液者损伤小,中能量(8J/cm2)时最为明显。4.利用高频超声观测595nm染料激光治疗后的血管瘤患者,各年龄段分组Vmax于治疗前后减低值均数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三类血管瘤瘤体缩小比例横比,鲜红斑痣组和草莓状血管瘤组的缩小比例较海绵状血管瘤组病人均增大(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大部分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该激光针对微小血管有凝固作用,治疗有效。结论1.595nm染料激光对浅表部位血管瘤治疗时稳定性较好。2.595nm染料激光能量高低和治疗损伤程度呈正比。3.红霉素保持创面湿润更有利于浅表组织修复。4.高频超声在595nm染料激光治疗浅表皮肤血管瘤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