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医学形式事实上存在于各种文化之中,不同的是欧洲的传统医学经历了许多的变革,以演变成现今的医学体系,而中国的传统医学却一直流传下来,并获得保存和发展。近几十年来,中国传统医学已被介绍到欧洲且渐受重视,但同时也有些批评的意见,认为中国传统医学来源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国,因此,在使用上也不能一成不变的套用。为了进一步了解其中情况,我们针对了以下几个项目进行研究。 比较中国和欧洲植物药的使用历史背景及了解中国和欧洲所产同属不同种植物,其内含成份和主治功效的异同,以寻求用欧洲当地草药代替中药的可能性。同时分析了中药在欧洲的现况;对中国和德国的医疗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就中医在德国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植物药的使用,不论在中国或是欧洲均有长久历史。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中欧双方在对植物药的理论、药性的认识和组方方面,差距颇大。相较之下,中国的药物有着较严谨的理论指导,强调复方配伍和用药的协调平衡;欧洲的用药组方,则相对较简单,以“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燥者濡之”等逆治法为主。在植物实验比较方面,两地同属植物在植物组织结构、化学鉴别及药效均相近,但并不完全相同,两者可以互相启迪,扩大适应病证范围,但也不可盲目替代互用。这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2.在欧洲由于患者对中医中药和针灸的需求日益迫切,中医医生水平的问题也日益重要。有关中医、中药和针灸的教育,也有待统一和规范,并制定考核标准和方法。在进口中药的安全性、尤其是霉菌、农药和重金属含量等隐患,也是欧洲各国政府比较担心的问题。 3.通过调查分析中医在德国治疗情况:患者主要寻求中医诊治 中欧传统医学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的渠道是经由亲戚朋友的介绍;患者于就诊前有98.狐的人均已寻求过西医的诊治;患者一般对中医(持别是针灸疗法)听说过,但不甚了解居多,约占调查人数的63.1驭 一般就诊患者对于针灸或中药治疗接受程度较好,以只要有疗效可以接受者居多,共占 8 0儿也有少部分人于治疗之初即表示无法接受中药或针灸疗法,而采拒绝态度者,也共占11.5见寻求中医治疗的患者经现代医学诊断的疾病分类,以痛症类最多,神经衰弱等心身性疾病和心脑血管、循环系统类疾病也不在少数。经中医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改善良好,其中以皮肤性疾病疗效最好,心身性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效果也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