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岛由纪夫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日本小说家,同时也兼具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和演员等多重身份。三岛文学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存在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他们指出三岛文学作品中多反映出逆反和冒险的精神,经常出现二律背反的公式,例如生与死,爱与丑,美与恶,青春与老朽,优雅与爆裂等。但是,并非所有的三岛文学都是如此。比如,《潮骚》便是其一。《潮骚》是三岛由纪夫于1953年去神岛旅游后所创作的中篇小说。于1954年发表之际旋即成为当年的畅销书之一,并获得第一届新潮社文学奖。这部作品与其他三岛文学作品的基调大不相同,全文各处都呈现出“调和”“和谐”的趣旨。所谓“调和”,即小说中的人物与精神,人与自然,甚至叙述者与被叙述者之间没有冲突或者对立关系,而是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潮骚》的“调和”体现在小说主人公对歌岛上既成物的皈依,故事情节的发展与自然变迁的一致性等方面。并且,作为人类的隐喻,对自然界小动物的描写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调和”关系。另外,三岛由纪夫在这部小说中设定的是一个具有“上帝视角”的叙述者,同时又根据需要转变叙述视角,以谋求叙述者与被叙述者、乃至读者之间的“调和”关系。本文立足于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着《潮骚》所反映出的“调和”表现进行考察。首先从小说构造以及故事情节入手,探求故事情节的设计与季节变迁的“调和”关系。然后,跳出小说内容本身,从小说的创作技法上来探求叙述者与被叙述者乃至与读者之间“调和”关系的构成与作用。本论的构成如下所示:首先,序章介绍了三岛由纪夫及其文学,再以《潮骚》为中心,归纳总结其先行研究成果,然后阐明了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即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潮骚》中的“调和表现”,通过对其展开具体的考察,从而对先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或者不明之处进行补充和解释。第一章以三岛由纪夫所写的《潮骚后记》为切入口,从其作品的内容出发,对主人公新治和初江之间恋爱纯洁性的达成以及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两者纯洁恋爱关系的达成得益于主人公对歌岛上既成物(既成价值观、既成观念、既成规则等)的皈依。第二章从自然观出发,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考察人与自然的调和表象。并从纵向时间线与横向景观描写,以及个体小动物形象方面,分析人间社会与自然之间的调和关系。第三章转变视角,从叙述者的角度出发,对作品内外(主人公、叙述者、读者)调和关系的形成机制进行考察。《潮骚》的叙述者是具有“上帝视角”的存在,但是它却时而从主人公的角度,时而从读者的角度进行故事叙述,并由此达成叙述者与被叙述者、乃至读者之间在视角、观念、价值观上的“调和”关系。甚至《潮骚》的叙述者这一存在与小说的内容之间也保持着一种“调和”关系。最后,终章对本论进行总结,并提出今后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