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艺术发展到多元化的当下,再提出“主题先行”是我对自己绘画过程的一次总结和实验报告。但主题先行在这里不单单是指主题性绘画的方式,它所包含的意义在于主题的概念正在转化成一种现代人的理解方式。这里主题既包含了传统意义上绘画题材的划分和区别,同时也包含了现代人对绘画的新的探索途径和方法。从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上去寻找主题的新含义和比较,从举例出的画家中去总结和提炼。“主题先行”究竟在绘画史上能否被单独列成一种学习方式,这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去证明,并且要和“风格形态”的涵义和关系重新诠释一遍。所谓风格,既在传统绘画中被定格为有独特面貌和创新的技法以及表达方式的新异和独特的评品,其内在气质和画面本身是独树一帜的,而“形态”一词则不能单单理解为形式和存在状态,也不是风格样式,它显现出的是一种理解方式的表达。“风格形态”的形成就是证明一个画家在艺术上的探索结果以及画家本身所具有的天赋和修养得到最大的发挥和提升。“主题先行”与“风格形态”的关系其实就是一个寻找方式,两者关系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得以印证,是主题先行能否带出风格形态的关系;主题的选择是继承传统方式,还是有新的目的想法,这需要从画家自身的条件为依托的,画家的成长经历和学识以及性格决定了主题先行的方向。主题先行再由内到外,既从画家本体所关注的东西出发,而不能盲目适从,以莫须有介入,这样带出的风格形态最终不属于自我。在包罗万象的自然界能够被绘画界搬上画布的题材大都已经出现,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去寻找独有的绝迹来画,要从自身出发去寻找属于能够触及心灵的感悟、让自己觉得要表达的东西,这时,题材便只会变成—种载体,如何把载体画成能够表达内心的画面且有一定的风格形态就变得为重要。这里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思想,只有在画面里注入了触及神经末梢的元素,才能让观众找到画面上“抠痒”的东西,才能引起共鸣,只有感动自己的作品才能感动他人。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