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秩序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构成自然界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良好的经济秩序可以大大增加经济主体对未来经济活动预期的有效性,减少个体经济行为间的摩擦和由此产生的各种经济社会冲突,减少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及由此而耗费的信息成本,从而为社会公共利益的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国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经济秩序一度出现了极为混乱的局面,严重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那么,到底什么是经济秩序,构成经济秩序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是如何构成,怎样形成的;在经济体制转轨期间经济秩序混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尽快摆脱目前市场混乱的局面;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才能少走弯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如何监管等。本文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文包括导论共六章。第一章:导论。简要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结构体系和主要内容、写作方法和创新内容及存在不足等。
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概述。本章运用层层递进的方法,分别对经济秩序、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概念、构成、性质和本质特征等进行了考察和研究。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按照市场经济规则从事经济活动所呈现的经济运行状态。它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等要素所构成。如果仅有市场经济的经济制度、法律制度,而没有形成市场经济的主体、客体,没有与市场经济适应的道德观念及风俗习惯等,形成不了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本章中,笔者提出经济秩序构成五要素论。即经济秩序由经济环境、经济主体、经济规则、经济客体和经济目标五要素构成,每个要素在经济秩序构成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经济秩序构成五要素论是本文的理论基石,也是本文最重要的创新之处。以下各章关于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以及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对经济秩序的治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管等都是围绕这五大构成要素展开的。
第三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本章在综述和评价经典经济学家关于市场经济秩序形成的几类理论观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关于市场经济秩序形成的理论观点。同时还综述了制度变迁对经济秩序的影响,并研究考查了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经济秩序,概括了我国体制转轨时期经济秩序的状况,分析了经济秩序混乱的危害及根源,指出了我国建立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模式和手段。认为市场经济秩序的构成要素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形成并发生作用的方式有很大不同。有的是自发演进,在演进过程中加以构建;有的是理性构建,在构建过程中伴随演进。市场经济秩序诸要素有些适合构建,国家以法律、政策的形式实施后,很快能够发挥作用,见到成效。而有些构成要素则不适合构建,国家以法律、政策的形式实施后,不能很快发挥作用,在短期内效果不甚明显。在市场经济秩序形成过程中,对适合构建的要素,应以构建为主;对适合演进的要素应以演进为主。
在我国这样一个没有发达的商品经济传统的国度里,由计划经济体制完全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和谐、稳定、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需要从市场经济的制度环境、市场经济的主体、市场经济的客体、市场经济的规则等各个方面建立、培育和健全,而这个过程将是比较漫长和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和价值观念、习惯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发挥着作用;而另一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及其价值观念、习惯方式还没有完全形成。于是,就形成了双重体制、双重规则和双重价值观念同时发挥作用及其作用下的多种经济行为方式。这些经济行为方式,有的彼此一致,有的部分一致;有的彼此相反,有的部分相反。于是就产生了经济秩序的和谐、部分和谐,冲突、部分冲突等交织在一起,从而导致了经济秩序的紊乱。
我国建立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不能靠完全的自发演进,也不能靠简单地宪法层次上的构建加自发演进,更不能靠全面的理性构建,而是政府要强制构建市场经济秩序诸要素中的正规制度安排,诱导演进市场秩序的非正规制度安排,并在制度变迁的不同时期相机选择构建和演进不同组合形式。
第四章: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为经济主体提供经济活动的背景和空间。它是由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等相互联系、互相融合所形成的。要建立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必须建立规范的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法律制度和文化。本章分别研究和探讨了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法制和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立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所要求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价值观念、道德体系、信用体系的措施和途径。
第五章:规范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要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体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要素。我们要建立规范、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就必须构建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体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本章首先研究和探讨了构建和规范、引导和培育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主体的经营主体、监管主体和消费主体的措施和途径。其次研究和探讨了健全和完善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体的商品质量标准、商品入市制度、商品退市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措施和途径。第三研究和探讨了健全完善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的市场进出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和市场竞争规则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第六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管。由于市场经济自身存在诸多缺陷,不能自动生成和谐、稳定、有序的经济秩序,必须借助于政府的力量对经济活动实施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而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管是政府通过具体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贯彻实施的,因而必须选择合适的管理体制和方式。本章综述和概括了我国政府监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依据和职能,研究和探讨了政府监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机制和手段,分析了我国现行市场监管体制和机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创新市场监管体制、机制的措施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