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城市化的发展能够带来社会经济关系的剧烈变动和大范围土地资源的成片开发与利用,并促使区域内经济结构及产业布局得到改善,区域经济实力也因此会得到提高。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各类开发活动的复杂性,必然需要占用大量的耕地作为保障,由此产生的人地矛盾愈发突出。洛阳作为河南省乃至中西部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区域,城市用地扩张占用耕地面积不断增加,这对洛阳社会经济的发展、粮食安全以及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如何找出一套可行的方案来协调城市化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学术界和政府决策的迫切需要。本文在国内外城市化和耕地保护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洛阳实际情况,以1996年-2006年时段的土地利用数据及相关资料为研究基础;以城市经济学、土地政策学、城市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指导,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核心部分主要通过对洛阳城市化的回顾和趋势分析,以及耕地变化过程及现状分析,构建回归模型,研究洛阳城市化和耕地面积变化的相关性关系;最后在进一步分析洛阳城市化对耕地以及失地农民权益产生各种影响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洛阳城市化和耕地利用和谐发展的对策。本文最终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城市化与耕地保护是一对对立统一体。城市化对耕地保护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不能为了保护耕地而限制城市规模的合理扩张。要在科学的规划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促进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和谐发展,实现二者双赢;(2)运用回归模型分析洛阳城市化与耕地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现城市化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是洛阳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且洛阳城市化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以及失地农民权益都将产生重大影响;(3)提出为促进洛阳城市化和耕地保护和谐发展,应从政府管理创新机制、强化公众参与机制和技术创新机制等多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