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局部正义理论是埃尔斯特的代表成果之一,在这一理论中埃尔斯特以实现人的价值为根本出发点,针对物品的稀缺性和公共机构分配自主权缺乏规范所提出的,并综合经济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等知识,对“局部正义”理论进行了构建。本文对局部正义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首先明确了在分配时所遵循的主干性正义原则,以及在理论的适用范围。然后根据物品的稀缺性,同质性和可分割性对不同物品在不同处境的选择、许可和安置的处理方式做出了区别,并通过举例进一步明确了局部正义的内容。最后对局部正义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梳理,明确了以原则、标准、机制和程序为根基,立足于物品的固有属性,以多级参与者为主体的理论体系。并将可能处于不同动机的偏好可能对系统产生的影响以及分配原则可能导致的三种结果进行了探讨。最终将正义理论从描述升级到解释,一方面用以尝试解释各级参与者是如何参与这个过程的,并了解他们对于原则的偏好和主张。另一方面,理解偏好是如何在制度产生上进行讨价还价的,以解释分配中原则选择的正义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转型期面临的问题包括住房,医疗,教育、城乡差异等热点问题都可以是局部正义理论发挥作用的领域。高效、公平的物品分配制度,能够凝聚起举国上下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共识,早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