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役过程中的水泥基材料不仅承受着静态荷载的作用,还遭受着 周期性的动力荷载作用。在荷载作用下水泥基材料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裂纹,而传统裂纹的修复方式存在造价高、污染环境等缺点。微胶囊自修复技术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微胶囊自修复水泥基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单轴压缩、循环荷载试验和微观试验来探讨各种影响因素对自修复水泥基材料的宏观动态力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修复作用,并建立了宏观动态力学性能与微观孔结构参数的关系模型。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开展单轴压缩试验研究微胶囊掺量、预压应力、养护龄期和试样状态对微胶囊自修复水泥基材料变形特性和强度特性的影响,从而为循环荷载试验提供依据。(2)开展不同加载频率和不同应变幅值的循环荷载试验,对自修复水泥基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在微胶囊掺量和养护龄期一定的条件下,加载频率/应变幅值对自修复水泥基试样的动态力学参数及其修复特性的影响规律。从而得知:当掺量与养护龄期不变时,随着加载频率的增加,动峰值强度呈减小趋势,阻尼比和动弹性模量呈增加趋势,而随着应变幅值的增加,动峰值强度和阻尼比呈增加趋势,动弹性模量是减小的。(3)采用压汞法对三种(初始、预压受损、预压修复后)状态孔结构参数进行研究,分析了微胶囊掺量、养护龄期、不同加载频率、不同应变上限对自修复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加载频率对微观结构的影响最为明显。(4)建立孔结构参数与阻尼比特性、动弹性模量特性的关系模型,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再通过MATLAB对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多元变量拟合后的相关系数要大于单一变量拟合的相关系数,拟合的效果得到提升。